非军事区(英语:Demilitarized zone缩写:DMZ),亦可译为非武装区非军事化区[1][2]等。原为军事术语,一般是指在接近停战线(armistice demarcation line)间,对有领土纠纷所设立的缓冲区。在现代,也引申为网络安全用语中(参见DMZ)。[3]

越南非军事区

设置非军事区的目的,多以降低或避免冲突再爆发为主。在非军事区内的交战双方,所属的各军事力量或装备,除非另有约定,都应撤出非军事区。

世界上的非军事区多被视为中立领土英语Neutral territory,即交战双方均主张对其拥有主权、非殖民地、非无主地、非租借地等。

非军事区往往会形成两个国家间的事实边界,少部分非军事区也形成了自然保护区

非军事区的分类

  1. 多边非军事区:如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约定;又如哥伦比亚曾在梅塔省拉乌里韦等五个城市设立的非军事区。[4]
  2. 双边非军事区:多以国际势力介入而出现的非军事区,可能有第三国或联合国监督。如三八线一七线塞浦路斯联合国缓冲区柏林墙等,就是著名的双边非军事区。
  3. 单边非军事区:两个军力不相当的交战国,其中一方片面所设立的非军事区,其设立者不一定是军力较弱者,如以色列单方宣布的非军事区。

现存的非军事区

已消失的非军事区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