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锋导弹(Ching Feng),是由中华民国国防部的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于1970年代研制,类似前苏联FROG-7炮兵导弹以及美国MGM-52长矛导弹的战术短程弹道导弹(SRBM),短翼的配置设计使他更像FROG-7导弹。而研发之初完全是为了台湾自制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做储备工作。青锋导弹之后,天马导弹的计划几乎同时展开。
青锋导弹是一个使用液态燃料火箭引擎的战区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它可能以美国MGM-52长矛导弹为蓝本研制,两者具有极其相似的尺寸和能力。据认为,该型导弹于1982年进入服役,作为常规的防御性平台,旨在捍卫台湾来自中共的入侵。[1]
青峰的设计采用了单级液态燃料导弹,可携带270千克高爆炸药(HE)或核子弹药的有效载荷。最大的攻击距离被认为是130公里(81英里)。发射重量仅1500千克,6.4米长、0.6米宽,这使得导弹的移动相对方便,使它成为快速部署的理想选择。当前操作状态未知。
台湾于1970年代开始研发导弹。1976年,隶属于中华民国国防部的中山科学研究院设立"青峰计划管制室",规划发展射程达300公里的青峰地对地导弹。经过数年的研发,台湾首先研制出工蜂四型多管火箭,于1980年代初研制出青峰地对地导弹。
青锋导弹首次发表于1981年中华民国建国七十年的双十节国庆阅兵大典,代号“汉武演习”;中华民国国军在该年典礼上的地面部队分列式中,展示此款新武器装备,是台湾第一次公开的地对地弹道导弹[2]。后进行了试射,但其射程仅100公里,由于未达300公里的预期目标,加上美国施压,最后没有展开生产和部署。此后,台湾曾试图发展射程更远的地对地导弹,但由于美国的反对,被迫暂时搁置地对地导弹发展计划,转而发展其他用途的导弹。
导弹出现二十年之后,中科院曾经在内部刊物中指明青锋导弹有来自以色列的协助,而以色列一向具备大量俄系武器的改良经验,导弹的研发,其中都带有苏联风格,透过以色列而传到台湾。英国詹氏年鉴(Jane's)1980年代曾经推测过青锋导弹的研发过程受到以色列大量的技术支援,进而研制。
于国庆日阅兵典礼中亮相,但最后因美国的压力和国防政策的转变,连同当时的天马计划一起终止。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