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诺斯替主义(英语:Gnosticism字源于古希腊语:γνωστικός,或称灵知派和灵智派)的“诺斯替”一词在希腊语中意为“知识”,诺斯替是指在不同宗教运动及团体中的同一信念,这信念可能源自于史前时代,但却于公元的首数个世纪活跃于地中海周围与伸延至中亚地区。这信念的主旨就是透过“灵知”(Gnosis,或译“真知”)来获得知识。“灵知”在希腊语原文,是指透过个人经验所获得的一种知识或意识。诺斯替主义者相信透过这种超凡的经验,可使他们脱离无知及现世。诺斯替主义可分为受祆教影响而倾向善恶二元神论的波斯学派、以及受柏拉图主义影响而倾向一元神论的叙利亚/埃及学派。
历史上不同的诺斯替主义教派(尤其基督教的诺斯替教派)都是被持有对抗信念的教派所迫害。缺乏证明早期诺斯替主义者自称为“诺斯替”,这个称呼在现今学者中经常用来表示那些以个人智慧来获得拯救的人。虽然很多诺斯替主义者都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甚至自称为基督徒,但当中亦有很多不同宗教定位的诺斯替主义者,尤其是远久的波斯先知摩尼的跟随者(摩尼教)及在伊拉克及伊朗早于基督教的曼达安教。
欧洲诺斯替主义严重地受到光与暗的斗争的神话观念所影响。这影响导致强烈的二元论发展:在天国的国土与物质的世界有着明显的分隔,这个物质世界是由创造它的无知的神巨匠造物主(德谬哥)所支配。受到基督教广泛的传播所影响,巨匠造物主被认为与撒但[注 1]十分相似。其中一个二元论的来源可能是直接由其他近东诺斯替主义引入,如鲍格米勒教派。
在二十世纪发现的《死海古卷》可找到诺斯替主义的痕迹,但在十九世纪前,基督徒的知识几乎都来自爱任纽、希波律陀、奥利振、特土良、伊皮法纽等基督教教父与神学家著作。
尽管很难为诺斯替主义下一个定义,但那些称为诺斯替主义的古代哲学能给予一个典型的模样。诺斯替主义通常都具备以下标记:
以上诺斯替主义的特征只是叙利亚/埃及教派的特征,而最大的波斯教派则以摩尼教及曼达安教自称。事实上,诺斯替主义只是指叙利亚/埃及教派,而摩尼教则是指波斯教派。
诺斯替主义只是普遍地为二元论,他们可以由彻底的二元论(即摩尼教)到传统较轻的缓和二元论。华伦提努另外发展了一套一元论,是以过往为二元论的用字来表达的。
诺斯替主义的道德品行一般都是禁欲主义的,尤以性及饮食方面最为要紧。在其他地方上,诺斯替主义者则会采取较温和的禁欲,以改正其行为。根据托勒密的《Epistle to Flora》就定下了禁欲主义是个人的道德取向,以使其灵魂能从洛格斯中获得好处。
另一方面,根据一些基督教教父的记述,一部分的诺斯替主义者不是奉行禁欲主义,相反却是奉行放荡主义,或是假装禁欲。伊皮法纽就曾指执政教派中有些人是克制自己的欲念,但有些却是假装禁食以此欺骗他人。爱任纽在其《反异端》中指术士赛门·马革斯建立了道德自由的学派(即道德无涉主义),说只要相信他及他的妓女同伴特洛依的海伦,就不需理会任何《圣经》中的先知和他们有关道德的教训,他们因赛门的恩典而得救,而非因自己的德行,所以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虽然对赛门与放荡主义的关系所知甚少,但的确有他的跟随者结婚及生下子女,由此可见他们亦非完全的禁欲。
爱任纽亦指赛门的门生华伦提努吃异教祭物、性滥交及娶了收养的姊妹为妻子。华伦提努更以性事作为圣礼的仪式,意思是以此来模仿一对构成佩雷若玛的阴阳基质(syzygy)。诺斯替主义的迦坡加德派则声称他们有着力量去做任何的事,包括邪恶的或是无信仰的,而道德只是人类眼中的善良或邪恶。迦坡加德的儿子伊皮法尼斯更教导说杂婚是神的律法。
诺斯替也特指现在所谓占星术,其理论是认为每一个星球都有一个属灵的统治者,在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影响力,并将和地球会分开。
在许多诺斯底主义体系中,神被称为“一元”(Monad,亦译:太一),即“一”。神是佩雷若玛的滥觞,是光之领域。神流溢出的各种存在称为移涌。根据希坡律陀的说法,这种观点是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启发,毕氏学派把首个存在之物称为“一元”,“一元”生“二元”,“二元”生数字,数字生点,生线,如此衍生。
约翰密传中最著名的是“塞特派”宇宙论,其中描述了一位未知之神,这一论述与正统的否定神学非常相似,但与正统教义不同的是,这个神不是天地的创造者。正统神学家经常试图通过一系列明确的正面陈述来定义神:他是全知的、全能的、全善的。相比之下,塞特派隐藏的超越之神是通过否定神学来定义的:他是不可移,不可视,不可触,不可描述的;通常,“他”被视为雌雄同体的,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有力象征。在《约翰密传》中,这个神是好的,因为他赐予良善。在否定的陈述之后,常会用神圣行动的过程来描述这样一位神的影响。
佩雷若玛(古希腊语:πλήρωμα,罗马化:plḗrōma,充实盈满)指的是神的全部力量。天上的佩雷若玛是神性生命的中心,是 “高于(这个词不能从空间上理解)”我们世界的光之领域,由灵性生命如移涌(永生者),有时是执政占据。这种阐释认为耶稣是一位由佩雷若玛送来的中介永生体,在他的帮助下,人类可以恢复关于人类神圣起源的失落知识。因此,这个词是诺斯底主义宇宙论的一个核心要素。
佩雷若玛也用于一般的希腊语中,因为这个词出现在《歌罗西书》中,所以也被希腊正教会以这种一般形式使用。支持保罗实际上是一个诺斯底主义者的观点的人,如伊莱恩·佩吉斯,会认为歌罗西书中的提法是一个必须在诺斯底意义上解释的术语。
至高无上的光或意识通过一系列的阶段、等级、世界或位格下降,逐渐变得更加物质化,具有了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返回到“一”,通过灵性知识和冥想来回顾他的足迹。
在许多诺斯底主义体系中,移涌是上位神或一元流溢出的各种存在。在某些诺斯底主义文本中,从第一个流溢的雌雄同体的移涌巴贝洛开始[1][2][3],他与一元发生各种互动,导致连续的成对移涌的发出,通常是称作同轭(英语:syzygies,古希腊语:συζυγίαι,词源古希腊语:σύζυγοι,罗马化:súzugos,共负一轭、结对相伴之意)的男女搭配[4]。这些配对的数量因文本而异,尽管有些文本认为他们的数量为30。移涌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佩雷若玛,即“光之领域”。而佩雷若玛最低的区域也最接近黑暗,即实体世界。[5]
最常见的两个成对的移涌是基督和索菲亚(希腊语意为“智慧”);在《瓦伦廷注解》中索菲亚称基督为他的“伴侣”。[6]
在诺斯底主义传统中,索菲亚(希腊语:Σοφία,希腊语中的 "智慧")一词指的是神的最后和最底层的所流溢之物,并被认为是 anima mundi 或尘世之魂。在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诺斯底主义神话的版本中,索菲亚生了造匠,而造匠又带来了物质的创造。因此,对物质的正面或负面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话中对索菲亚行为的描述。她偶尔会被称为希伯来语的阿卡莫斯(这是托勒密版本的瓦伦廷派诺斯底神话的一个特点)。以索菲亚为中心的犹太诺斯替主义在公元90年之前就很活跃了。
索菲亚在没有伙伴的情况下流溢,导致产生了造匠,[7]造匠在一些诺斯替主义文本中也被称为亚大伯斯及其变体。[1]这一受造物被隐藏在佩雷若玛之外;[1]在隔绝中,它独自思考,创造了物质和一系列自己的协作者,这些协作者称为执政。造匠对人类的创造负责;他将从索菲亚那里偷来的佩雷若玛元素困在人体内。[1][8]作为回应,神格流溢出两个救主移涌,即基督和圣灵;然后基督以耶稣的形式为自己塑形,以便教导人类如何取得灵知,借此人类能得以返回佩雷若玛。[9]
造匠(英语:demiurge,古希腊语:δημιουργός,罗马化:dēmiourgós)一词,字面意思是“公共工人或技术工人”。这个形象也被称为“亚大伯斯”、[1]萨麦尔(阿拉姆语:sæmʻa-ʼel,“盲神”),或“Saklas”(叙利亚语:sækla,“愚者”),他有时对上级神不了解,有时与它对立;因此在后一种情况下,他也相应地是恶意的。他其他的名称或标识有阿里曼、埃尔、撒但和雅威。
造匠创造了实体的宇宙和人类的实体层面。[10]造匠通常创造了一群名为执政的协作者,这些执政主持着物质的国度,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阻碍灵魂寻求从物质国度攀升。[1]造匠创造的差劣可以比作艺术作品、绘画、雕塑等的技术上的差劣,二者都是一种摹仿。
在诺斯底主义的大范畴内,各流派对造匠的道德判断各不相同,有的将物质看作是固有的邪恶,当物质(包括肉体)被视为邪恶和束缚,是对其居民的蓄意监禁时,这种看法就会变得更加极端,对物质存在持否定态度;有的则看作仅仅是有缺陷的,在其被动元件允许的范围内是好的。[11]
在古典时代晚期,诺斯替主义的一些变种使用执政一词来指代造匠的几个仆人。[8] 执政的数量和形象在不同的文本中说法也不同(详见主条目)。根据奥利金的《驳塞尔修斯》,一个被称为奥菲特的教派认为存在七名执政,从Iadabaoth或者Ialdabaoth开始,他还接着创造了六名执政:Iao、Sabaoth、Adonaios、Elaios、Astaphanos和Horaios。[12]
诺斯替对人们实际的生活有两方面的影响:
从以上可见,诺斯替主义的学派可大致上分为波斯学派及叙利亚/埃及学派。前者有着较重的二元论趋向,反映受着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强烈影响;而叙利亚/埃及学派就是倾向一元论。后期的诺斯替主义,如清洁派、鲍格米勒派及迦坡加德派却有着包含以上两种元素。
里基诺斯书是范伦提纳所写,主张复活不是实在形体。《多马福音》收集了114段耶稣说的话。《腓力福音》讨论圣礼,包括施洗、婚事等。《约翰密传》详细叙述宇宙起源。[14]
叙利亚/埃及学派是从柏拉图主义引申发展出来,描述创造是一连串由独一个体的流出过程,最终形成物质世界。他们倾向认为物质是邪恶的,而非另一股等同的力量。事实上,邪恶与善良在这学派是一相对的观念:前者是与独一个体分离的极端。大部分此学派的著作都是与基督教有关的,都是在拿戈玛第经集中发现的:
除了以上的诺斯替主义学派外,亦有不同的教派出现,按时序表列如下:
伊莱恩·柏高丝在其著作《诺斯替福音》(1979年)以及《信仰以外》(2003年)指出多马福音及拿戈玛第经集的经文和佛经极相似。柏高丝认为若把多马福音里的耶稣的名字换成佛陀,经文的许多教诲都和佛经所说的一样[16]。学者菲利普·珍琼士[17]及爱德华·公兹[18]亦持相似意见,认为印度人和诺斯替教派有接触,并指公元三世纪亚述的诺斯替教派神学家巴·达伊臣亦曾和印度交换使节。
受古印度怛特罗密教(性力派)传统的影响,部分佛教中晚期宗派追求极乐悟道,特别是密宗(怛特罗,金刚乘)以欲望作为道德驱动力的观念上,在唐朝和宋朝时传入中国,并对元朝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由于秘传故,被世人误解为邪教歪道。以致成为宋朝后激发理学的勃兴、恢复儒学及文人政治地位的导因之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