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达天文学是利用目标物体反射微波,借由分析反射波以观察近地天体的技术,这项研究已经进行了60年。雷达天文学与电波天文学的区别在于,后者是被动的观察,而前者是主动的。雷达的传输可以是连续的或脉冲的,该系统已经广泛的用于研究太阳系。
雷达回波信号的强度与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设备的升级、增加收发器的功率改进了仪器,增加了更多观测的机会。
雷达技术提供了其它手段无法取代的资讯,例如过雷达观测验证了一般相对论对水星轨道的论述[1],和为天文单位提供精确的数值[2]。雷达影像提供被观测物体有关形状和固体表面的性质,这是其它地面技术无法取得的资讯。
地面的雷达依靠高能量(达到百万瓦[3]),但雷达天文学可以提供非常准确的关于结构、组成和太阳系物体运动的天文测量资讯[4]。这有助于小行星-地球撞击的长期预测,例如图示的小行星(99942) Apophis。尤其是,光学可以观测出现在天空的物体,但却不能很准确地测量距离(当物体很小或是亮度不足时,依靠视差会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雷达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距离(无论其速度变化有多快)。结合雷达和光学的观测,通常可以预测未来数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轨道。
可观测的最大范围非常有限,被局限在太阳系。这是因为信号到目标的强度对距离的衰变非常陡峭,只有极少的通量会被目标反射,以及传送器的功率有限[5]。由于回波的强度,雷达可以探测的物体与其大小的平方根成正比,与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雷达可以探测距离1天文单位,直径大约1公里大小的碎片,但在8-10天文单位的距离上,像是土星的距离,目标就至少要数百公里宽。它还需要一个相对较好的星历表以确定要观测的目标。
在雷达技术发明不久之后,在1946年就对比较接近和容易观测的月球使用雷达检测[6][7],测量项目包括表面粗糙度,稍后还有两极附近的阴影区域描绘。
下一个较容易的目标是金星。这是有着重要科学价值的目标,因为它提供明确的方法来测量天文单位的大小,而这是新的行星际太空船所必需的。此外,这种技术的实力也有公共关系的价值,可以为机构提供优秀的示范。从众多的噪声中筛检出微弱的讯号有着相当大的困难,要经由重重的处理,找出预期的结果值,并做出科学的评价。这导致了早期的主张(从林肯实验室、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前苏联的伏拉迪米尔A.卡特尔),当时众所周知的天文单位值,在现在知道是不正确的[2]。
喷射推进实验室在1961年3月10日第一次毫不含糊的检测出金星,接着很快就测出正确的天文单位数值。一旦知道正确的值,其它单位也在它们存档的资料中找到回波,并同意其结果[2]。
下面是通过这种方式观测得知行星结构的清单:
包括施瓦斯曼-瓦赫曼3号彗星(73P/Schwassmann-Wachmann),只有16颗彗星曾经使用雷达研究[8];雷达观测过的小行星有394颗近地小行星和133颗主带小行星[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