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华民国台湾南投县的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集集镇(布农语:Milavaz[1];台湾话:Chi̍p-chi̍p-tìn)位于台湾南投县中部,北邻中寮乡,西邻名间乡,东邻水里乡,南接竹山镇、鹿谷乡。全境面积约为49.7268平方公里,人口约有9.8千人,是南投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乡镇[2]。该镇以铁道观光小镇闻名,亦为九二一地震(或称集集地震)震中所在地。
集集镇 Jiji Township 旧称:集集社 | |
---|---|
镇 | |
坐标:23°49′48″N 120°46′59″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省 | 台湾省 |
上级区划 | 南投县 |
下级区划 | 11里127邻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集集镇公所 (立法机关:集集镇民代表会) |
• 镇长 | 吴大村(集集镇镇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49.7268 平方公里(19.1996 平方英里) |
海拔 | 356 米(1,168 英尺) |
人口(2024年11月)(4,225户) | |
• 总计 | 9,779人 |
• 排名 | 南投县的第13位 |
• 密度 | 197人/平方公里(509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552 |
户政资料代码 | 10008050 |
毗邻 | 中寮乡、名间乡、竹山镇、鹿谷乡、水里乡 |
网站 | http://www.jiji.gov.tw/ |
集集在18世纪以前为原住民聚落[3],布农语称“Cici”或“Miavaz”[4]。汉人入垦集集约在1771年后,形成的聚落依序有“林尾”、“湳底”、“吴厝”、“柴桥头”、“八张”、“屯田”、“洞角”、“大坵园”、“草岭脚”、“公馆”、“北势坑”、“头埤仔”、“坪底林”、“鸡笼山”等。
1781年,集集已成为入垦要道,市街就此形成,当时的集集街道名为“半路店”,半路店的由来是因为在林尾与柴桥头两聚落之间。集集街加以周边各庄成为近山地区大型聚落。《彰化县志》中所著:“集集街:属沙连堡,民番交易之处,距邑治六十五里,为入山要路。”。清代进入集集的路线有二,一为自今名间乡经隘寮进入。另一路线是由今竹山镇社寮乘渡船而入。集集是进入水里、鱼池、埔里等地的据点,也与南投方面往来频繁。在“郭百年事件”后集集为入山隘口与番汉交易中心的地位更趋显著,“开山抚番”政策下,集集更为发展,除了脱离沙连堡另立集集堡,明新书院也在此时设立。樟脑业的发达带来商旅与国际脑馆,因此集集又有“小台北”之称。[5]
集集最早属诸罗县所辖,在1723年属彰化县沙连堡。1875年集集堡成立,属埔里社厅,隘寮地区属彰化县沙连下堡。1895年后改台中县集集辨务署集集堡,1898年改台中县南投辨务署集集堡。1901年再改为南投厅集集堡。1906年成为南投厅集集支厅。1920调整为台中州新高郡集集庄,1940升格为集集街。
1945年10月,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并调整全台行政区,集集镇属台中县玉山区。1950年1月,将集集镇社子、拔社埔、郡坑等地划出水里乡[注 1][6]:250;10月,南投立县,与台中县分治,并撤废区署,集集镇改隶南投县[7][6]:250。
全镇高度在230米至1424米间,地形有三,一为集集山脉,一为平原地形,一为丘陵地形:
集集镇属副热带季风气候[8],根据1993年气候资料显示,集集镇年平均温度约为摄氏21.9度,月均温最高为7月的摄氏26.6度,最低为1月的摄氏15.3度。年平均降雨量约为2,448毫米,6月的雨量536.2毫米最多,11月的21.4毫米最少[9]:165。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14,649 | — |
1986 | 13,756 | −6.1% |
1991 | 12,678 | −7.8% |
1996 | 12,347 | −2.6% |
2001 | 12,302 | −0.4% |
2006 | 12,216 | −0.7% |
2011 | 11,737 | −3.9% |
2016 | 11,035 | −6.0% |
2021 | 10,227 | −7.3% |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根据南投县集集镇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集集镇户数约4.2千户,人口约9.9千人,是南投县人口最少的行政区,镇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八张里与隘寮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1,538人与491人[10]。
集集镇曾为全国人口第三少的镇,尔后落居倒数第二,现仅多于台东县关山镇,由于人口持续减少,已于2023年5月跌破1万人。
由于已知的技术原因,图表暂时不可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集集镇公所是集集镇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镇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集集镇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南投县政府。镇长由全体镇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集集镇公所并置镇政会议,为镇政最高决策机构,在镇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4个附属机关[12]。
集集镇民代表会是集集镇的地方民意机关,代表集集镇全体镇民立法和监察镇政。镇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集集镇民代表会共有11位镇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镇民代表、第二选区2席镇民代表、第三选区2席镇民代表、第四选区4席镇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镇民代表互选产生[13][14]。
现今集集镇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50年1月调整行政区域,将原属集集镇的社子、拔社埔、郡坑等12个里划出水里乡,调整后初期的集集镇仍辖10个里。同年再次调整行政区域并撤销区署,集集镇改隶新成立的南投县[15]:367。集集镇的行政区划辖有集集里、和平里、林尾里、玉映里、吴厝里、隘寮里、田寮里、八张里、永昌里、广明里、富山里等11里,共计127邻[16]。
清领时期集集经济以樟脑业成为国际商旅交易中心,集集也提供埔里地区日用品的交易机能。《集集堡纪略》:“夫集集堡于光绪十八年左右,居民稠密,街屋毗连,市容华丽壮观,时脑务大兴,集集街有脑栈十三馆,商旅往来频繁,贸易不绝,俨然一大市镇。”
日治初期,战后的集集市街已不复清代盛况,市街的重建以设立机关单位为起头,集集街铁路与通往邻近村庄的轻便轨道加上香蕉经济,使集集在日治中期的娱乐餐饮业达到高峰。日治后期水里地区的兴起取代集集交易中心的角色。战后在林业带动水里发展下,集集的商业环境更显弱化,台湾经济环境的转变使农村人口向都市集中,集集当受此影响发展。[5]
今日集集街道是以初级消费集中之街道,所提供的服务范围除了镇内十里,也扩及中寮乡、鹿谷乡两地,特别是鹿谷乡清水沟三村(秀峰、清水、瑞田),由于鹿谷市区反而在地势更高的山区,因此与集集往来更胜鹿谷市区。
集集镇内轻便轨道有四条路线,现均已拆除
日治时期有二水至水里、集集至竹山两公车路线,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由员林客运经营。公路局(台汽客运)行驶台中-水里、台中-日月潭之间路线,使集集来往台中更为便利。1964年至1992年当中有彰化客运行驶南投经乡亲寮至集集的路线。[5]现今集集镇公路客运有员林客运、南投客运与总达客运三家公司提供。
正殿内主祀文昌帝君、制字圣人、紫阳夫子、大成至圣先师神位。此院亦为集集镇在教师节时的祭孔之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