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善师(1780年4月7日—1867年3月7日),本名刘明善福建诏安人,于道光年间来台湾的西螺七嵌教授武术,后事迹拍成电视剧《西螺七剑》而轰动一时,在今云林县西螺镇建庙祭祀。

生平

Thumb
西螺振兴宫阿善师神像

阿善师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初三[1],本名“刘苞”[2]、“刘明善”[1],少年时期曾在南少林习武[1]。道光八年(1828年),只身来台,初居于打猫[3]

阿善师与打猫的刘姓居民有渊源,而当地的刘姓与西螺的张廖姓姻亲关系[1]。道光十一年(1831年),阿善师在诏安同乡的要求下,迁于西螺广兴庄,开设武馆“振兴社”[3]。当时西螺一带的居民大多来自诏安,因移民良莠不齐,盗贼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事不断发生[1]。张廖家族为求自保,便以西螺广兴里为中心,将二十五村分为“七崁”联防自保[2]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间,阿善师将振兴社馆师资格让与廖富继承[2][3]。阿善师并依教规赐号廖富“自善”,立为振兴社“执炉”,继续教授门徒[3]。但廖富于两年后去世,阿善师只得复出,继续掌理社务[2][3]。同治元年(1862年),因阿善师年迈体衰、双目失明,才立廖盾为馆师,赐号“良善”,继续为振兴社执炉[3]。后来振兴社因遭水灾及台风致倒塌,阿善师将振兴社社馆移至廖才述、廖盾父子家,并接受廖氏父子奉养,至同治元年(1862年)双目失明,遂告退休,立廖盾为馆师执掌馆务[2]

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初二,阿善师去世[1]

身后

Thumb
阿善师之墓

因阿善师无子女,七嵌弟子将他葬于广兴庄墓园中。台湾总督府施行废墓造田,阿善师墓迁于公墓地内,后来因地势低洼、拓宽农路等因素而捡骨重埋。[3]

振兴社于日治初始日渐衰微,据传原因很多,包括发生争夺公产管理权的同胞相残、三姓长期械斗,使得武馆威信受到严重打击,地位一落千丈[2]。阿善师原先使用的武术用具于日本统治期间流失[4]

1972年,华视播出仿照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制作的晚间连续剧《西螺七剑》,将西螺七嵌改成七位侠客,由刘林扮演的阿善师(剧中改名洪善)调解逐渐化解恩怨,最后更团结在一起抵抗日军[5]。《西螺七剑》播出后,因旅客纷纷前来拜访阿善师墓,地方倡议重建墓身,由当地耆老廖远足、云林县县长廖泉裕父亲廖东义等人捡骨,并拍摄阿善师遗骨照片[1]。该年7月10日,墓园举行落成典礼,华视副总经理萧政之、华视连续剧制作人李嘉等专程南下参加典礼[6]。西螺镇公所在墓前拨地建立西螺振兴宫[3],内供一尊全台唯一的阿善师神像[7],还奉祀池府王爷三太子[8]

《西螺七剑》热潮时,当年常有游览车前往振兴宫祭拜;后观光客锐减,振兴宫多年未再整修,放置兵器的小屋变成杂物间[8]

Thumb
西螺振兴宫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