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银河帝国 (阿西莫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银河帝国是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其作品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基地系列中所构建的星际帝国。银河帝国疆域横跨整个银河系,拥有近2500万颗人类定居的行星[1]。帝国的首都是川陀。川陀人口超过400亿,是一座普世城,在银河纪元12,328年被袭击[2]。帝国徽标是“星舰与太阳”,最后的皇帝是克里昂二世[3]。其衰落过程与罗马帝国的衰落类似。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2月17日) |
背景
1940年代,阿西莫夫与罗伯特·海莱因共同在费城海军船坞一起写作。在此时期他阅读了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并以罗马帝国为蓝本构思出了银河帝国。银河帝国在1940年代于惊人科幻小说杂志上发布,1950年代早期阿西莫夫将银河帝国作为写作题材,发布长篇科幻小说基地[4][5]。
银河纪元827年时(银河帝国纪年,将帝国成立时定为元年,又称GE),银河帝国拥有数百万个人类居住的星球,总人口达到5X1017[6]。根据1990年代公布的相关年表,银河纪元元年约为公元10,000年,但1950年代的非官方年表显示,银河帝国建立于公元34,500年。在此时,人类已掌握使用超空间进行星际旅行的技术。银河帝国的军队是帝国星舰。川陀是银河帝国的首都,是一颗离银河系中心最近的一颗宜居行星。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描述了银河帝国的衰落,以及之后银河系无统一政府状态的衰败时期,与罗马帝国的衰落和随之到来的中世纪相类似。
银河纪元12,000年左右,哈里·谢顿通过心理史学预测帝国将在300年内灭亡,并建立两个基地。此后1000年里,基地历经重重谢顿危机,最终建立了第二银河帝国[5][7]。
Remove ads
银河系外围
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中,基地位于银河系外围地带,周边有安纳克里昂和司密尔诺等行星。帝国在此区域控制较弱,使得该地区最先脱离银河帝国而独立,帝国解体。川陀陷落前,银河系越来越多的地区脱离帝国而独立,帝国逐渐衰落,并最终崩溃。
帝王
银河帝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帝王列表,但是其中一些帝王和朝代仍然可知。
科幻宇宙未来发展
1937年奥拉夫·斯塔普雷顿在其科幻小说造星者中,提出人类在宇宙中未来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的猜想。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便是一个典型例子。1950年代时唐纳德·A·沃尔海姆定义了这个概念,称之为“科幻宇宙发展史”。科幻作家只需要在故事中略加暗示,科幻爱好者就会知道作者对未来宇宙的看法,作者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来解释。以下是科幻宇宙发展的八个阶段:[8]
Remove ads
川陀
川陀是银河帝国的首都,距银心最近的一颗宜居行星,最早出现在阿西莫夫短篇小说火焰的黑修士中。1940年代基地系列出版后,川陀名声大噪[9]。川陀是银河帝国的政治首都。阿西莫夫参照罗马帝国来写银河帝国,因此川陀也像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时的罗马[10][11]。川陀表面分为800多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占地面积约为240,000平方千米,人口约有五千万人。
阿西莫夫在星空暗流中概括了川陀的历史:起初川陀共和国的五个世界发展成川陀联邦,后向外扩张领域,发展成川陀帝国。此时川陀已占据银河系一半的领土,而另一半则被无数小型的微型帝国瓜分。星空暗流正是讲述川陀帝国征服银河系,并建立银河帝国的历程。苍穹微石的故事则发生在数千年之后。
川陀行星的表面积为194,000,000平方千米,约为地球表面积的40%。由此推算,川陀行星的半径约为4000千米[12]。川陀表面除了皇宫,其余部分均被灰色圆顶遮盖[13][14]。川陀鼎盛时期拥有450亿人口,是一座普世城,并向地下不断延伸。它也是帝国的行政中心,几乎全部人口都为帝国行政服务。因此,川陀周围20个农业世界要源源不断的输送粮食,才能保证行政中心的正常运作。一个川陀日约为1.08银河标准日[15]。川陀图书馆(或银河图书馆、帝国图书馆)也位于川陀。[16]
基地纪元260年左右时,吉尔默叛变并袭击川陀,摧毁大部分的建筑物,但帝国图书馆幸存下来。他迫使皇室迁往川陀附近的德里卡斯,命名为新川陀[17] 。川陀袭击后,人口由400亿锐减至不到一亿。袭击后的两个世纪里,居民卖掉川陀上的金属,以开垦田地进行种植。最终,农民接管了川陀,川陀作为帝国中心的时代结束了[18]。此后第二基地将川陀作为中心并继续发展。
Remove ads
1951年,阿西莫夫在基地系列里提到,川陀上人们的食物,是周边二十个星球通过数万艘星舰连续不断运输过来的[19]。然而,在1989年基地前奏里阿西莫夫说川陀原先是自给自足的。川陀有庞大的微生物地下农场,大量养殖酵母菌和藻类植物作为食物原料,再经过人工的加工使其变成可口的食物[20]。地下农场完全由机器人照看。然而机器人叛乱,农场生产被迫停止。机器人叛乱镇压之后,川陀不得不大量进口食物。吉尔莫叛乱皇室迁移后,人们售卖川陀表面的金属,开垦出大量的土地来种植农作物。
根据阿西莫夫的说法,22,500年后的未来将有大量的异族通婚,大多数人将会是是混血儿。在整个银河帝国,人们把高加索人种称作“西方人”,把东亚人种称作“东方人”,把黑人称作“南方人”。没有人记得地球上的人种。谢顿曾经质疑为什么没有“北方人”[21]。
影响
邦达内拉对阿西莫夫借鉴罗马帝国的兴衰构思银河帝国的故事进行了分析。阿西莫夫也写过两本关于罗马帝国的历史类书籍:1966年出版《罗马共和国》和1967年出版的《罗马帝国》。邦达内拉认为这反应当时社会美帝国主义崛起的积极思想。佩雷尔曼把银河帝国的衰落、瓦解、重生当做20世纪西方历史的重复[22]。从越南战争起,社会对美国褒贬不一。阿西莫夫重新拾起他的银河帝国,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更多相关小说。银河帝国影响了大卫·布林和罗伯特·西尔柏格等作家[23]。
相关书籍
- Asimov, Isaac, Foundation; Foundation and Empire; Second Foundation, New York: Everyman's Library (Alfred F. Knopf), 2010 [1951] [2021-12-04], ISBN 978-1-84159-3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参考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