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泛指所有钉螺属(学名:Oncomelania)的物种,是一种在田间生活的腹足纲软体动物。钉螺属曾经属于觿螺科(Hydrobiidae)[3]及麂眼螺总科[4],今属截螺总科盖螺科[5][6]。
形态特征
钉螺外壳小,呈圆锥形,有螺层7个左右,像一个小螺丝钉,因而得名。壳面光滑或有各种粗细不同的直棱;壳口呈卵圆形,周围完整,略向外翻,有角质厣片。(厣:yǎn)
物种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f/Oncomelania_minima.png/320px-Oncomelania_minima.png)
钉螺属物种基本上可以分为下列两种[2]:
- 湖北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 1881[2]:模式种[7]
- 台湾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 formosana (Pilsbry et Hirase, 1905)
- 邱氏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 chiui (Habe et Miyazaki, 1962)
- Oncomelania minima P. Bartsch, 1936[2]
Woodruff et al. (1999)也确认以下物种:
Japanese Red List Data Book (2006):
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多见于山丘地区。
习性
钉螺属软体动物,有雌、雄之分,水陆两栖,活跃于15~20℃度的气温,主要靠吃藻类而生存,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或河边浅滩;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面下数厘米蛰伏越冬。钉螺也可在地面生活,但活动范围有限,速度缓慢。
钉螺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但可随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附着在杂草或其他漂浮物上而扩散到远处。人们穿的草鞋、牛蹄间隙、打水草或移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运送鱼苗等也能使钉螺扩散。钉螺扩散后,遇到适合的环境便“安家落户”、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
钉螺的寿命一般为1年,有的钉螺可存活2-3年,甚至超过5年。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叫“感染螺”,感染螺的寿命一般不到1年,最长也可存活2年多。
寄生虫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