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铁血演说”(德语:Blut und Eisen)是一种语言意象,其早期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铁质武器。在德国该术语主要自拿破仑战争以来一直被使用。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血与铁”与通过军事手段建立德意志民族国家或军事强国的理念联系在一起。1862年9月30日普鲁士宪政冲突期间,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在普鲁士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发表的演讲使“铁血”这句口号发扬光大。无论是首相的反对者还是支持者,都将这对词视为俾斯麦政治的一种策略:“铁血”的目的是通过外交政策的成功来分散人们对国内政治紧张局势的注意力。
在三场德国统一战争的影响下,这个词后来发展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建国神话。俾斯麦因此用“血与铁”暴力打破了欧洲其他列强对统一德意志国家长达数百年的抵抗,并通过共同的武器将德意志各邦焊接在一起。德意志帝国社会中军队和专制国家的统治地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种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铁血”代表了右翼极端势力与实力弱小的魏玛共和国政府的历史对比。国家社会主义者试图将自己置于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外交政策传统之中。
1862年,普鲁士议会拒绝通过威廉一世国王提出的增加军费要求,国王遂委任俾斯麦为首相兼任外相。数日后,俾斯麦在议会预算委员会前,强调准备军事的重要。他的演说总结如下:
“ | 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地位,不取决于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取决于它的力量……普鲁士必须集中力量,而且维持力量以待适当时机,这时机来临了好几次,也离开好几次了。自从维也纳诸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划分得太差了,不利于健全政治。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和1849年的重大过失),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2] | ” |
尽管俾斯麦是出色的外交家,但他的外交政策也有时被称为“铁血政策”,因他偶尔诉诸战争,促使德意志统一和在欧洲大陆扩张。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