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1],又称黄涂、金涂、火镀金、飞金,是一种铜器装饰工艺,用来在金属表面加上金层。鎏金不同于包金和贴金。鎏金层比贴金更耐用、厚实、滋润,而包金也有其独特的制作手法。缺点是鎏金过程使用到有毒的汞。以同样的方法可以鎏银。[2] 唐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8世纪,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工艺法是将金溶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铜或银表面加温,使水银蒸发,金就附在器物表面上,称为鎏金。 方法 先打磨清洗要鎏金的铜器、银器等表面,除去油脂、氧化物等污物。 然后将金与汞混合,金汞比例大致为1:6,形成液体合金(金汞齐)。 涂抹在表面。 无烟炭火温烘烤令汞蒸发,剩下金层。 然后打磨使之光亮。 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之交已有鎏金器,鎏金工艺更在明清迈向鼎盛。 注释 [1]“鎏”音同“流”,注音:ㄌㄧㄡˊ;拼音:liú。 [2]《中国青铜器辞典》,第六册,1553页。 这是一篇与科技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查论编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