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厚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铃木厚人(日语:鈴木 厚人/すずき あつと Suzuki Atsuto ?,1946年10月3日—),日本物理学家,日本学士院会员(院士)[1],专长粒子物理学、中微子物理学。曾任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负责人,现任岩手县立大学校长。紫绶褒章表彰[2]。
铃木教授是地球内部反中微子的发现者以及中微子地球科学的创始人,因“基础性地发现与探索中微子震荡,显示出超越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新领域”荣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3]
生平与成就
1946年10月3日,铃木厚人诞生于日本新潟县,新潟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北大学)。
铃木厚人在KAMIOKANDE、超级神冈探测器(Super-K)服务期间,提议建造世界最大(1000公吨)的中微子液体闪烁体探测器“KamLAND”,并因此于2002年完成世界最初的隔地原子炉观察中微子震荡现象,进而解开“太阳中微子消失”之谜,以中微子质量平方差确立了中微子振荡的世界最高灵敏度。2005年,领先世界成功测出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地球中微子,成为“中微子地球科学”的开山始祖。2006年4月开始担任任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负责人。
铃木是小柴昌俊(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得意门生之一。做为Super-K的主要人员,活跃于中微子实验观察领域,特别是在大直径(20英寸)光电倍增管的开发与制作、超纯水制造装置方面的生产负责工作。在户冢洋二(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富兰克林奖章得主)、须田英博的工作当中,是核心人物般的存在。
基于上述的贡献与成就,铃木名列讲谈社特刊“改变日本的天才”之一,被预期能与梶田隆章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4]。美国《今日物理》杂志(Physics Today)亦曾于2008年预测,铃木可望与阿瑟·麦克唐纳分享诺贝尔奖。2015年,梶田隆章和阿瑟·麦克唐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铃木暂未得奖。
经历
- 1946年(昭和21年)10月3日 - 诞生于新潟县
- 1969年(昭和44年)3月 - 新潟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
- 1974年(昭和49年)
- 1982年(昭和57年)5月 - 东京大学理学部助手
- 1988年(昭和63年)2月 - 高能物理学研究所副教授
- 1992年(平成4年)4月 - 东京大学副教授
- 1993年(平成5年)8月 - 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高能物理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教授(兼任)
- 1996年(平成8年)4月 - 东北大学理学部泡箱摄影解析施设长
- 1998年(平成10年)4月 - 东北大学理学研究科附属中微子科学研究中心 中心长
- 2002年(平成14年)4月 - 东北大学理学研究科长
- 2005年(平成17年)4月 - 东北大学副校长
- 2006年(平成18年)4月 - 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长
荣誉

著作
-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of Neutrinos (Springer、1994)
- ニュートリノでめぐる素粒子・宇宙の旅(译著 Springer、2007)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