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鄢郢之战是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对楚国发动的一场重要战役。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国力大幅削弱,再无力单独对抗秦国。
前279年,白起引水灌城攻克鄢城(今湖北宜城),城中数十万军民遇难。
前278年,白起攻陷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夺取了洞庭湖周围大量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至安陆(今湖北安陆、云梦一带)的广阔土地。楚国损失半数领土,被迫迁都于陈。
白起因战功被封为“武安君”。
前306年,18岁的秦昭襄王即位。其母宣太后(芈八子)是楚国人[4]。昭襄王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支持下登上王位[5],任命魏冉为将军负责咸阳防务[6]。
前305年,秦国发生权力斗争,庶长嬴壮与部分大臣及公子密谋叛乱,最终被魏冉镇压。此后,宣太后掌控朝政,任用魏冉,权势显赫[7]。楚系外戚宣太后、魏冉和芈戎重视与楚国的关系。
前304年,秦昭襄王与楚怀王会盟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归还上庸,改善了秦楚关系。[8][9]
前303年,齐、韩、魏三国因楚国背弃合纵同盟联合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熊横(后来的楚顷襄王)为质,向秦国求援。秦昭襄王派军救援,三国联军撤退。[10]
前302年,熊横因私斗杀死秦国大夫后逃回楚国[11],激怒秦昭襄王,导致两国关系恶化。
前301年,秦国联合韩、魏、齐三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唐昧及两万士兵,夺取重丘(今河南泌阳)[12][13]。为进一步打击楚国,秦昭襄王派泾阳君嬴巿为质前往齐国[14]。
前300年,华阳君芈戎率军再败楚军,斩杀楚将景缺及两万士兵[15]。楚怀王恐慌,急忙将太子熊横送至临淄,请求齐湣王调解秦楚关系。
前299年,秦军继续进攻楚国,夺取八座城池并杀楚将景快[16][17]。
秦昭襄王以“恢复两国关系”为名,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晤,楚怀王到达后被劫持至咸阳。昭襄王以君臣之礼接见,并要求楚怀王割让黔中地区,遭到拒绝后将其软禁[18]。楚国高层随后迎回太子熊横登基为楚顷襄王,楚国转而与齐国结盟。
前298年,楚顷襄王派使者告知秦昭襄王“楚国已立新君”。秦昭襄王闻讯震怒,立即发兵进攻楚国,斩杀楚军5万,夺取15座城池。
前296年,楚怀王逃回楚国未遂,病死于咸阳。这成为一次重大外交事件。秦昭襄王出于道义,将楚怀王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对此哀伤不已,诸侯也因此对秦国的行径感到不满。自此,秦楚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19][20]
前293年,伊阙之战秦国大胜后,秦昭襄王写信挑战楚顷襄王。楚顷襄王因畏惧秦国强大,谋求与秦国重新和好。
前292年,楚顷襄王派使者迎娶秦国公主,秦、楚两国重新交好[21]。
前281年,楚顷襄王召见了一位擅长用轻弓射猎大雁的人。他告诉楚王,自己的技艺不过是雕虫小技,作为一个拥有五千里土地和百万士兵的强国,楚国应当像射鸟一样进攻周边国家,以成就霸业[23]。这让楚顷襄王想起父亲楚怀王客死秦国的屈辱,决定与秦国断交,并派使者联络齐国和韩国,准备攻打秦国[24]。
秦昭襄王得知楚国的计划之后,立即调整了秦、楚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开始从两个方向大规模进攻楚国。[25]
前280年,秦昭襄王命令将领司马错征发陇西郡士兵,通过蜀地东进,攻打楚国,夺取了黔中郡,楚顷襄王被迫割让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26][27](此后,史料中不再提及司马错的任何活动和他的卒年,有人推测他可能在不久后去世。)
同时,秦昭襄王赦免了一批罪犯,把他们迁往南阳郡,为进一步进攻楚国做准备。[28]
前279年,为全力对楚国作战,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会晤,修复关系,暂时休兵[29](前280年,白起曾率军攻打赵国,夺取了光狼城)。
秦、楚关系正常化维持了十多年,秦国趁机削弱韩、赵、魏三国,而齐国在五国伐齐后元气大伤。当秦国再次进攻楚国时,局势对楚国更加不利。
前279年,秦昭襄王派刚从赵国战场归来的大良造白起率军南下,经武关进攻楚国。
此时,楚国政治腐败,楚顷襄王未能修缮国政,大臣们争权夺利,谄媚之人掌握权力,贤良忠臣遭到排挤,导致民心涣散,城池年久失修[30]。
分析两国形势后,白起决定沿汉江直下,直接进攻楚国核心统治区域。
白起率数万(有人估计在5-6万左右)秦军沿汉江东下,攻占沿岸重镇。他下令拆毁桥梁,焚烧船只,断绝退路,以示决战之决心,并沿途征集粮食,补充军需[31]。楚军在本土作战,因过于关心自身家族利益,士气低落,面对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32]
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占楚国汉水流域的重要据点邓城(今湖北襄阳北),继而越过汉水,进逼鄢城(今湖北宜城)。[33]鄢城是楚国别都,是楚国国都郢城(今湖北荆州)的北方门户,楚国在此集结重兵,以阻止秦军南下。
双方在鄢城展开激战,楚军凭城坚守,秦军久攻不下。白起采取了引水灌城的战法,利用汉水支流蛮水(夷水)的地形优势(自城西流向城东),在鄢城西百里处的夷水上修筑堤坝蓄水,并建造长渠(后改建为水利工程白起渠用于蓄水引水灌溉)将水引入城内。最终,河水浸泡导致鄢城东北角崩溃,城中数十万军民遇难[34]。
攻克邓城和鄢城后,秦国赦免了一批罪犯,白起将他们迁往这个地区,利用移民来强化秦国在当地的统治,[33]同时率军攻占了位于长江边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切断了郢城与西面巫郡的联系。[35]
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率军南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随后,西进至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焚烧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园;东进占领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肃清郢都周围地区,深入长江以南。此战后,秦国占领了楚国洞庭湖周边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至安陆的大片土地,[36][37]并以郢城为郡府,设立南郡。楚国失去半数领土,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又称郢陈,今河南省淮阳县)。[38]白起因战功被封为武安君。[39]
前278年6月6日,楚国贵族屈原目睹国家败亡,愤而投身汨罗江自尽。[40]
鄢郢之战后,楚国国力大损,秦国乘胜扩大战果。前277年,秦国派大军进攻楚国,再次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并首次设置黔中郡[注 1]。[41][42]
前276年,楚顷襄王趁白起转攻魏国之机,集结东部各地十余万军队向西反攻,收复巴东长江沿岸的十五座城邑。[43]然而,南郡仍在秦国的控制之下,成为其向南进军的基地。
华阳之战后(前273年),韩、魏两国被迫屈服于秦国。秦昭襄王准备命令武安君白起与韩、魏联军共同进攻楚国。春申君黄歇作为楚国使者来到咸阳,担心白起会攻打楚国。他上书秦昭襄王,分析了秦、楚与韩、魏的关系,指出秦、楚交战可能给韩、魏带来机会。秦昭襄王认可了黄歇的观点,命令白起停止进攻,撤回韩、魏军队,并派使者与楚顷襄王重新建立友好关系。黄歇接受盟约返回楚国,被楚顷襄王任命为左徒,参与朝廷事务。前272年,楚顷襄王派太子熊完前往秦国做质子,并派黄歇随同,秦楚关系再次得到缓和。[44]此后,秦楚两国维持了近十年的友好关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