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英国作家(1907—198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达夫妮·杜穆里埃女爵士,布朗宁爵士夫人,DBE(Dame Daphne du Maurier, Lady Browning,1907年5月13日—1989年4月19日),一译达夫妮·杜莫里哀,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杜穆里埃的小说多以故乡康沃尔郡的海岸为地点,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代表作品有《蝴蝶梦》和《牙买加客栈》[1]。她的多部作品都被改编为电影,当中包括《蝴蝶梦》、《牙买加客栈》两部小说和《鸟》、《威尼斯痴魂》两个短篇故事。前三部电影都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而最后一部电影则由尼古拉斯·罗伊格执导。
杜穆里埃的祖父乔治·杜穆里埃(George du Maurier)是漫画家和小说家,作品主要发表在《笨拙》(Punch)杂志。同时间,他也是一个作家,创作了小说《特里尔比》(Trilby)。这部小说中的角色斯文加利(Svengali)成了摆布作家、演员的邪恶人物的代名词。杜穆里埃的父亲杰拉尔德·杜穆里埃爵士(Sir Gerald du Maurier)是英国著名演员和剧院经理,而她的母亲缪丽尔·博蒙特(Muriel Beaumont)则是演员。杜穆里埃是家中的二女,她的姐姐安杰拉(Angela)后来与她一样成为了作家,而她的妹妹珍妮(Jeanne)则做了画家。[2]
杜穆里埃的家庭背景对她在文坛建立事业大有裨益。她早年部分的作品,就刊登于《旁观者》(Bystander)杂志。这份杂志的编辑是她母亲的舅父威廉·科明斯·博蒙特(William Comyns Beaumont)。她的第一部小说《可爱的精神》(The Loving Spirit)出版于1931年。杜穆里埃也是路维林·戴维斯兄弟(Llewelyn Davies boys)的表妹。J·M·巴里创作彼得潘的灵感就来自路维林·戴维斯兄弟。因为父亲的职业的缘故,她在童年时就见过许多剧院明星。据说她在见到塔卢拉赫·班克黑德(Tallulah Bankhead)时说,班克黑德是她见过的人之中最美丽的一个。
大部分人认为她的最佳作品是多次改编为戏剧和电影的小说《蝴蝶梦》(Rebecca)或译作《丽贝卡》。1938年她凭借这部小说赢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3]
她的其他重要作品包括《替罪羊》(The Scapegoat)、《河滨的房子》(The House on the Strand)和《征西大将军》(The King's General),这部作品设定于第一次英国内战(First English Civil War)和第二次英国内战(Second English Civil War)期间。作品以康沃尔郡的保皇派(Royalist)的视角看待历史,不过观点仍然相当中肯。
杜穆里埃的小说《玛丽·安妮》(Mary Anne)是关于她曾祖母玛丽·安妮·克拉克(Mary Anne Clarke)生平的虚构化作品。玛丽·安妮·克拉克在1803年后,担任了约克及奥尔巴尼公爵弗雷德里克王子的情妇五年。她最后一部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年老的古怪女演员。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葛楚德·劳伦斯(Gertrude Lawrence)和格拉迪斯·库珀(Gladys Cooper)。
创作短篇故事给予了她让自己的想象力脱缰的机会。《鸟》、《威尼斯痴魂》、The Apple Tree和The Blue Lenses等经过她精工雕琢的短篇故事令读者感到震惊。正如为她作传的玛格丽特·福斯特(Margaret Forster)所言,她的作品符合通俗小说的标准,但又符合“真正文学作品”的要求。她的作品读起来像经典的恐怖悬疑小说,但却有触动人心的角色、意象和启发意义。她的作品是通俗变成艺术的边缘案例。
她最后的两部小说揭示了她的文风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地步。河滨的房子将“精神时间旅行”、14世纪康沃尔郡的恋爱故事和精神药物等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而她在越南战争结束后创作的《统治吧,不列颠》(Rule Britannia)则显示出英国及康沃尔郡居民对美国霸权的不满。
近期学者发现了杜穆里埃一些已被世人遗忘的短篇故事。世人由此可见观察到作者的过去。其中一篇短篇故事The Doll,是一个由悬念推动剧情发展的哥特故事。作者的儿子称这个故事相当前卫。[4]杜穆里埃当时或许急于让读者和亲朋接受她大胆的新文风。2006年末,有人发现了此前不为人知的杜穆里埃作品And His Letters Grew Colder[5]。
杜穆里埃创作了三部戏剧,第一部戏剧改编自《蝴蝶梦》,在1940年3月5日于伦敦皇后剧院首演,由乔治·迪瓦恩担任导演,茜莉娅·强森(Celia Johnson)和欧文·内尔斯(Owen Nares)饰演德温特夫妇(De Winters),玛格丽特·拉瑟福德(Margaret Rutherford)饰演丹佛斯夫人(Mrs. Danvers)。五月末,皇后剧院上演了181场蝴蝶梦后,蝴蝶梦改在诺韦洛剧院(Novello Theatre)演出。德温特夫人和丹弗斯夫人分别改由吉尔·弗斯(Jill Furse)和玛丽·梅瑞尔(Mary Merrall)。诺韦洛剧院又上演了176场蝴蝶梦。
1943年夏,她开始创作一部近乎自传的戏剧《数年之间》(The Years Between)。剧情是一个被人认定阵亡的军官出人意料地返国,发现自己在下院的席位已经被妻子补上,而妻子和农场主开始了一段恋情。1944年,曼彻斯特歌剧院(Manchester Opera House)首先上演了这部戏剧。1945年1月10日,伦敦温德姆剧院(Wyndham's Theatre)又上演了同一部戏剧。主演的是诺拉·斯威本(Nora Swinburne)和克莱芙·布鲁克(Clive Brook)。这部由艾琳·亨彻尔(Irene Hentschel)执导的戏剧上演的时间相当长,总共演出了617次。60年后,伦敦橙树剧院(Orange Tree Theatre)再度上演同一戏剧,由Karen Ascoe和马克·坦迪(Mark Tandy)主演。[6]
她的第三部戏剧《九月的潮汐》(September Tide)更为知名。故事讲述了中年妇人和她身为波希米亚艺术家的女婿的恋情。戏剧的中心人物丝苔拉(Stella),是以艾伦·道布尔迪(Ellen Doubleday)为原型进行改编。1948年12月15日,这部戏剧在奥德维奇剧院(Aldwych Theatre)上演。艾琳·亨彻尔再度担任导演。丝苔拉由葛楚德·劳伦斯饰演。杜穆里埃和劳伦斯也由此成为好友。自此以后,《九月的潮汐》重新上演了几次,最近一次在1994年于伦敦喜剧剧院(Comedy Theatre)上演。苏珊娜·约克饰演丝苔拉,Michael Praed饰演前者的女婿。
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对她的影响极深。世人可以在她为勃朗特姊妹的兄弟勃兰威尔·勃朗特(Branwell Brontë)创作的传记《勃兰威尔·勃朗特的彼岸世界》(The Infernal World of Branwell Brontë)中看出她对勃朗特三姊妹的热情。杜穆里埃在晚年创作了一些非虚构文学,当中包括几部传记。她这样做无疑是为了深植于心中的希望:像住在她家附近的历史学家、散文作家A·L·劳斯(A.L. Rowse)一样,成为一个严肃作家。杜穆里埃撰写传记,也是出于对家史的兴趣。记载她父亲生平的传记Gerald最多正面评价的一部。后来她撰写The Glass-Blowers,作品以她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祖先为题材。《杜穆里埃家族》(The du Mauriers)是前者的后传,讲述了家族由法国移民英国的经过。
《蝴蝶梦》的改编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1941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杜穆里埃被改编为电影的小说,除蝴蝶梦外,还有《牙买加客栈》(Jamaica Inn)、《法国人的港湾》(Frenchman's Creek)、《饥饿的山庄》(Hungry Hill)和《浮生梦》(My Cousin Rachel)。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鸟》和尼古拉斯·罗伊格(Nicolas Roeg)的《威尼斯痴魂》(Don't Look Now)都是改编自她的短篇故事。她经常称只喜爱《蝴蝶梦》和《威尼斯痴魂》这两部改编她作品的电影。她认为奥丽维亚·德哈维兰在《浮生梦》的改编电影中饰演女主角瑞秋(Rachel)并不合适,与这部电影相比,法国人的港湾的改编电影拍摄得更加好。[7]她也因为自己选了亚历克·吉尼斯饰演替罪羊的改编电影的主角而感到后悔。[8]
杜穆里埃在81岁时,于康沃尔郡的宅邸逝世。她的骨灰在她的遗体火化后撒在Kilmarth。[9]
杜穆里埃经常被列为“浪漫小说作家”,不过她本人并不同意这一说法。[10]她大部分的小说,除法国人的小湾外,体裁都和乔洁·黑尔、芭芭拉·卡特兰小说的体裁不同。杜穆里埃的小说很少有快乐结局,而且她的浪漫主义带有暗示和超自然成分。因此,她和她所推崇的威尔基·柯林斯等奇情小说(Sensation novel)作家有更多共同之处。[8]
有时文学评论家会批评杜穆里埃的作品在知识方面不够分量,不如乔治·艾略特或艾瑞斯·梅铎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愤怒的青年风行一时,她的作品在部分人眼中显得过时。今日,她受到重新审视,成为了一流的故事家,悬疑文学的领军人物。众人对她建立地方感的能力推崇备至,而她的作品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并且经久不衰。她是图书馆在近几十年内最受欢迎的借出图书作者。
她在1907年至1932年间称为弗雷德里克·布朗宁夫人(Mrs. Frederick Browning)。布朗宁获封为爵士后,她称为布朗宁爵士夫人(Lady Browning)。1969年,她名列元旦授勋名单,获得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Dame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DBE)。她的头衔也因此改为布朗宁爵士夫人达夫妮·杜穆里埃女爵士,DBE(Dame Daphne du Maurier, Lady Browning)。[9]
她接受了勋章,不过从未使用女爵士头衔。据玛格丽特·福斯特记载,她未曾向人透露这一消息,就连她的子女也是从报纸得知母亲获封为女爵士的新闻。[11]
《蝴蝶梦》在巴西出版后,评论家álvaro Lins和一些读者指出杜穆里埃的作品和当地女作家卡罗琳娜·纳布科(Carolina Nabuco)在1934年出版的《继承者》(A Sucessora)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纳布科作品的主要剧情都是一个年轻女子嫁给一个鳏夫,并且发现丈夫已经逝去的前妻处处存在。妮娜·奥尔巴赫(Nina Auerbach)在著作中声称杜穆里埃在《继承者》一书出版前,就读了该书的草稿,并且依照这部小说写出了自己最畅销的作品。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注意到这一争议,仔细比对了两部小说。纳布科回忆称,《蝴蝶梦》的电影版在巴西上映时,联美要求她签署文件声明两部小说雷同实属巧合。不过她拒绝了联美的请求。[12][13]杜穆里埃称她并无抄袭纳布科的作品。她的出版商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并且说《蝴蝶梦》的情节十分常见。[14]按照纳布科的说法,她不但抄袭主要剧情,就连环境和对话也一并抄袭。[15]
作家弗兰克·贝克(Frank Baker)也认为,杜穆里埃的短篇故事抄袭了他在193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贝克当时的出版商雇佣了杜穆里埃首先阅读手抄本。1963年,《鸟》的电影版上映时,贝克曾考虑控诉环球影业,不过最终作罢。[16][17]
1932年她嫁给陆军少校弗雷德里克·布朗宁。两人婚后育有三名子女:
传记作家指出,杜穆里埃和布朗宁的婚姻关系有时会变得冷淡。对她的子女,尤其是泰莎和弗莱维娅而言,她沉浸于写作时有些冷漠。[18][19]1965年,她在丈夫逝世后迁居Kilmarth。
杜穆里埃甚少在公众场合出现,或者是发表评论。[19]例外是她在《夺桥遗恨》上映后,出面批评电影,称她丈夫在电影当中的形象并不恰当。她在全国报纸中写道,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20]在私下里,不少人都称她是Menabilly热情幽默的女主人。[8]
杜穆里埃是康沃尔郡压力团体康沃尔之子的成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