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香港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英语:Hennessy Road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是香港的一家小学,位于湾仔谭臣道169号,于1949年开办,旧称“轩官”或“轩上”。学校有三个门口,在2015年9月变为全日制。
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竞争力小学50强龙虎榜中排名第28位[1]。
学校位置的前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香港沦陷前为一所救世军的施食厂。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于1949年9月15日开办,当时只是一座两层高的楼房,有12个课室,一个木工室,一个家政室和一个尚算合标准的礼堂。学生多是电车、电话和英美烟草公司工人的子弟。由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正待复苏,当时的劳工家庭,生活相当清苦,部分学生除上学外,课余更要干粗活,帮助家计,因此学生程度较为参差。
教育署除了将校舍分成上、下午部招收学生外,又拨给罗富国师资学院校友会,筹办夜间小学,专门收录超龄失学青少年入读,这间夜校自1950年至校舍重建才停办。当时课程编排,术科(工艺)所占的课节比重大,木工及家政科每星期有12节,超过总节数百分之30。副校长潘如珍女士忆述:由于当时学生多是劳工子弟,因此课程偏重于技术培养,老师为了配合教学需要,还要进修理发、补鞋、烹饪、裁剪和木工等工艺课程。
1960年代初,收生范围逐渐扩大,学生来自不同阶层,因此校方亦逐步将技术科目节数比重减轻,使与一般小学课程相近。后期由于入读人数日多,校舍不够用,教育部门决定重建校舍。1962年7月至1963年9月期间,全校学生借读于吕祺小学(现吕祺教育中心),以方便施工。1963年9月25日新校落成启用,计有课室30间,另设操场及特别室,全部符合标准校舍要求。
该校于1978年引入“活动教学”,之后该校于1993年及1994年相继推行“学校管理新措施”和“学校行政及管理系统”。1995年,该校于一年级采用“目标为本课程”。同年,该校与教育署电脑网络连系成功,处理学校资料更为方便。此外,该校资讯科技小组亦于1998年成立,协助老师利用资讯科技授课。
由于学校位处闹市,屡受噪音困扰,历任校长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校舍两翼课室得以先后装置双重隔声玻璃及冷气机,学习环境得以改善。1998年5月、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该校再推行扩建校舍新翼工程,一楼为教员休息室、校长室、茶水间、及辅导室,二楼为活动室及洗手间,三楼为教员室A、教员室B,四楼为图书馆及洗手间,至于旧翼部分课室则改为学生活动室、接见室及电脑室。
2011年9月30日晚上以公平、公正、公开方式,由学校管理委员会主席抽签,终决定下午校迁往铜锣湾东院道校舍,上午校则留在原址。
校有教职员60多位包含校长和图书馆主任、书记、办公室助理、工友等12位。
联系之官立中学有皇仁书院、庇理罗士女子中学、邓肇坚维多利亚官立中学、 金文泰中学及何东中学。
每年九月,家长将教育局派发的表格交回本校,凡有兄/姊在本校*就读或父/母在本校*就职的申请人必获取录,约占全校小一学额30%,未能用尽的学额,将交回教育局根据“计分办法准则”中央处理。如有不足之数,会以原本预留作统一派位的学额填补。凡父/母/兄/姊为本校*毕业生或申请人是/不是首名出生子女,其申请将交回教育局根据“计分办法准则”中央处理,所占学额不少于全校小一学额的20%,本校将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笔试或面试。一切收生程序及准则均依照教育局指示办理。十一月中旬公布自行分配学位结果后,本校为新生办理注册手续。另外,部分学生亦会在一月经小一学位分配组的中央分配办法获派到本校,于六月间办理注册手续。
校方会因应学位空缺情况而决定是否进行招考各年级的插班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