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轧棉机(英语:cotton gin),又称轧花机,是一种快速而且简单地分开棉花纤维和种子的机器,生产力比人手分离高得多。[1]该纤维可以加工成如亚麻织物的各种棉制品;至于纤维未损坏者则主要用于服装方面的纺织物。分离出来的种子可以继续种植更多的棉花或拿去生产棉籽油。
自公元500年以来,印度次大陆一直使用手持滚筒式轧棉机,其后在其他地区亦使用。[2]据莱葵特(英语:Lakwete)所言,于大约16世纪的时期发明的印度蜗轮滚筒轧棉机[3]和印度地区沿用至今的轧棉机比较,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现代的机械轧棉机是由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于1793年发明,并于1794年获得专利。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使用了丝网和小线钩的组合来拉棉,而刷子则会持续去除松散的棉绒以防止堵塞。它革命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棉花产业,但随着对棉花工人的需求迅速增加,也导致了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因此,本发明被认为是美国内战爆发的非故意的因素。[4]现代自动化的轧棉机使用多个动力清洁滚筒和锯,比此前手动操作的前体有着更高的生产率。[5]
伊莱·惠特尼在1793年发明了自己的轧棉机。在搬到乔治亚州后寻找工作时,他开始研究这个项目。鉴于农民正在拼命寻找令棉花种植有利可图的方法,一位名叫凯瑟琳·格林的女士为惠特尼提供了资金,用于制作第一个轧棉机。惠特尼创造了两种轧棉机:一种可以手摇的小轧棉机和一种可以用马或水力驱动的大轧棉机。
受惠于轧棉机的发明,以前并不受重视的农作物,棉花,一举成为了美国南方主要的农作物。棉花的产量从1793年的500万磅突增到1820年的1.7亿磅。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突增是由于老州-乔治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种植园主转而种植棉花。但实际上,主要原因是种植园主向西或向南迁移,在佛罗里达州、田纳西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萨斯州东部建立了新的种植园。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非常适合棉花生长,也因此充足的棉花供应的增加满足了美国东北部和欧洲纺织厂日益增长的需求。[6]
然而,棉花产量的突增也导致了美国历史上严重的奴隶制。1808 年联邦法律废除了奴役人口的海外贸易后。非法贸易和州际贸易填补了这一空白。由于棉花利润丰厚,对黑奴的需求急剧上升。黑奴变得更有价值。1802 年,一个被奴役的人可以卖到 600 美元。到 1860 年,这一价格翻了三倍,达到 1800 美元。奴隶总数从 1820 年的 150 万增加到 1860 年的 400 万。奴隶贸易非但没有萎缩,反而蓬勃发展,使奴隶贸易在南方经济中的地位更加根深蒂固。[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