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熙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贺熙龄(1788年—1846年),光甫蔗农清朝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人,祖籍浙江省镇海县(太高祖迁长沙)[2],著名学者。

事实速览 贺熙龄, 籍贯 ...
贺熙龄
大清湖北学政
籍贯湖南省善化县
字号字光甫,号蔗农
室名寒香馆、寒香斋、菜根香居
出生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
逝世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湖南省长沙府
亲属兄:贺长龄
出身
嘉庆十九年进士
经历
著作
《寒香馆诗文钞》
关闭

生平

贺熙龄出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家中排行第六,后过继给叔父,早年求学于岳麓书院,师从罗典嘉庆十二年(1807年),贺熙龄与其兄贺长龄同中举人,贺长龄取解元,贺熙龄取第六名。嘉庆十九年,贺熙龄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职编修,在京任职期间开馆授徒,颇有声名,后丁嗣母忧。道光四年(1824年),贺回京任国史馆撰修,后迁河南道御史。道光八年,贺任湖北学政,端正士风学风,一改学府流弊,颇受赞誉。

道光十年(1830年),贺丁生母忧,后又以奉养嗣父及自身眼疾为由告假十年。期间,贺受湖南巡抚吴荣光之邀,任城南书院山长达八年,注重培养经世致用之才,“掌教城南,辨义利,正人心,谕多士,以立志穷经为有体有用之学”。[3]左宗棠自道光十一年入城南书院,追随贺熙龄十年,“从贺侍御师游,寻绎汉宋儒先遗书,讲求实行”[4],“弃词章,为百用之学,谈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深受贺氏思想的影响。胡林翼罗泽南亦是贺之学生。

道光二十年(1840年),贺再赴京。二十一年,授山东道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同年以病辞官归乡。贺晚年在城东定王台旁建屋,闭门谢客,布衣蔬食,书房名“菜根香居”。道光二十六年,贺去世,生前自挽联“文章事业两无成,六十载竟同虚度;来往屈伸惟一气,千百年总是须臾”,葬于八都新桥柏秾冲[5]。道光二十八年,清廷下令将贺熙龄入祀乡贤祠[6][2][7]

政绩

贺熙龄在御史任内,请求上官命令来抓捕滨湖盗贼,查禁私垸,矫正学子的坏习惯,惩罚诬告的坏人,严格追查讼师胥役作奸;解除盐务河工积弊,奉上上苗疆九事等,都奉旨可行。晚年,前后主讲长沙城南书院8年,并倡立湘水校经堂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