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琯樵
清朝书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谢琯樵(1811年3月29日—1864年12月1日),福建诏安人。字颖苏,号懒云。清代来台游宦的重要艺术家。与吕世宜 、叶化成皆曾受聘于台北板桥林本源家, 故有“林家三先生”之合称。[1]

生平
谢琯樵出生于嘉庆十六年农历三月六日辰时[2]:62(1811年3月29日),父亲谢声鹤为一位经词学家,曾任福建仙游、清流等县训导,著有《雪谿诗钞》;姐姐谢芸史为女诗人,有《咏雪斋诗钞》传世。[3]:146谢琯樵喜谈兵法,又善写诗文、精于书画,九岁便展现对绘画的天赋,三年阅览群经。咸丰四年(1854年),受聘福建按察使徐宗干,入主幕府。[4]:44
咸丰七年(1857年),谢琯樵应台湾兵备道裕铎的邀请,成为道署东厅的书记,协助文案相关工作。[4]:45隔年(1858年),孔昭慈接任裕铎兵备道的职位后,谢琯樵便辞职前去台南,于海东书院讲学。后来,谢琯樵受聘为板桥林家的老师,又迁艋舺。再受台中雾峰林家林文察邀请,成为其幕僚,前后在台约四年。[3]:146
林文察收到征召后,谢琯樵随其前往中国大陆,与太平军战于福建万松关。某日谢琯樵在用餐时,听闻林文察被太平军包围之消息,便把筷子丢到一旁,前去赴援,最后亦战死。[3]:149十一月三日(1864年12月1日)殉难。[5]:19
作品风格
谢琯樵擅长书画,书法从颜真卿、米芾风格而出,以行草尤为突出,笔画圆润而秀劲。[6]:1230而绘画多以梅兰竹菊、花鸟为创作题材,尤擅于画竹,兼山水、人物画。其兰竹、花鸟的作品风格多受华喦、郑板桥、徐渭等人影响;而山水则略近于唐寅和周臣等人之勾斫笔法。[7]:282在台湾的活动时间不长却影响普遍,后代书画家如李学樵、陈奕樵等皆受其画风影响。[8]:206-207日治时期的日本汉学家尾崎秀真曾称谢琯樵为“清朝中叶以后长江第一钜腕”, 肯定其诗文书画的成就。[9]:16-26
参考来源
传记与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