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盘菌目的一科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洋松露科(学名:Tuberaceae),又名块菌科,是子囊菌门盘菌目的一个科,于1822年由比利时植物学家巴泰勒米·夏尔·约瑟夫·杜莫蒂尔发表描述[1]。本科现有七个属,绝大多数物种均为块菌(松露),其中模式属块菌属即包含约200种物种[2]。
块菌科的绝大多数物种(除Nothojafnea属以外)为块菌,子囊果为地下生,不主动释放孢子,而是透过动物取食而被动释放。相较于盘菌目其他生长于地上的类群通常具有圆柱状子囊,且每个子囊中有八枚子囊孢子,本科真菌子囊多为球状,且其中子囊孢子数目少于八枚[3]。
1997年,一篇分子种系发生学研究显示块菌科与马鞍菌科的亲缘关系接近,且大致可分为分布于北半球的类群(块菌属[注 1]与猪块菌属)与分布于南半球的类群(Dingleya、Reddellomyces与Labyrinthomyces)两大演化支[5]。2013年,另一篇研究以rDNA、EF1a 和RPB2[注 2]之基因序列分析本科各类群与部分相近类群的亲缘关系[注 3],结果显示原本分类地位未定的Gymnohydnotrya与Underwoodia与块菌科的亲缘关系接近,为块菌科的姊妹群,另外原产于南美洲、传统上被归在火丝菌科[6]的杯状真菌Nothojafnea应属于块菌科,为本科唯一一个子囊果生长于地上且非块菌的类群。此研究所建立的演化树中,块菌科可分为两大演化支,其中一个演化支包含所有块菌属的物种(又可细分成11个演化支),另一演化支则包含猪块菌属与所有分布于南美洲的类群(Dingleya、Reddellomyces、Labyrinthomyces[注 4]、Nothojafnea)[3]。
| |||||||||||||||||||||||||||||||
块菌科所有物种均与植物形成外菌根[7],并无发现腐生营养者。本科现生类群中,分布于北半球者与松科或被子植物(包含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成外菌根,南半球的Dingleya、Reddellomyces、Labyrinthomyces、Nothojafnea与本科的姊妹群Gymnohydnotrya则因当地没有松科植物,而只与被子植物形成外菌根。2013年的研究主张块菌科的共祖即是与被子植物形成外菌根,随后部分块菌属与猪块菌属的类群再分别转而与松科树木共生,而分子演化模型显示块菌科的演化支约于距今1.5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出现,与被子植物出现并开始辐射演化的时间吻合。另外块菌属约于距今1.4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与本科其他类群分支,至白垩纪晚期时该属下的多数演化支均已出现,不过新生代古近纪中期(距今3000万至5400万年前)山毛榉科、桦木科、杨柳科与胡桃科等被子植物树木的辐射演化,可能促进了与之共生的块菌属类群的进一步分化[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