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裂褶菌(学名:Schizophyllum commune)是裂褶菌属的一种真菌,为该属的模式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常生长于腐木上[2],可能是造成木材腐烂的一种木腐真菌[3]。本种的蕈伞较小,直径为1—4公分,带有白色或灰色的小毛,呈叠状生长,不具有蕈柄[4];蕈褶外形为本种名称来源[5],自中央呈辐射状分割,颜色为白色至奶黄色,在干燥时会破裂。疏水蛋白最早即为自裂褶菌中分离[6]。
裂褶菌 | |
---|---|
科学分类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纲: |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
目: | 伞菌目 Agaricales |
科: | 裂褶菌科 Schizophyllaceae |
属: | 裂褶菌属 Schizophyllum |
种: | 裂褶菌 S. commune
|
二名法 | |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1815)
| |
异名 | |
|
裂褶菌可能为一复合种,包含许多分布范围较小、尚未被拆分出来的隐存种[7]。本种的基因组已于2010年被完整定序[8]。
裂褶菌可食与否尚具争议,因其体积过小且韧性太强,有学者认为其不适合食用[9]。但墨西哥与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常有食用本种的纪录,可能是因软质的真菌在炎热、潮湿的地方太易腐烂而难以贩售,因而当地更倾向食用裂褶菌等韧性强的蕈类[3][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