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申熙(1906年2月12日—1932年10月9日),原名蔡升熙,字旭初,湖南省醴陵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被中共中央军委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蔡申熙早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第二十军之团长,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24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十五军军长,其后率部进入鄂豫皖苏区。1931年起,历任红四军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等职,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1932年10月9日,在湖北黄安河口镇(今上新集镇[1])战斗中负伤身亡。
生平
1920年,蔡申熙入县立中学读书,期间与左权、宋时轮等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1924年,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军校教导团,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国民革命军东征。1925年7月,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营长。1926年,调赴第四军,参加北伐战争。其后,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二师团长[2]。
1927年8月,蔡申熙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部队叶挺部第11军24师参谋长,随军南下,途中参加会昌、三河坝等战斗。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3]。起义失败后到上海,在中央军事部工作。1928年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开展兵运工作,争取罗炳辉投奔红军。后任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1929年11月率部横渡赣江,攻克峡江县城[4]。
1930年,调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同年10月,参与组建红十五军并任军长,活动于黄梅、广济、宿松、太湖等县[5]。不久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1931年1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在商城长竹园会合,并合编为红四军。蔡申熙任10师师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等职,参与指挥磨角楼围攻战,首次尝试围点打援战术[6]:131;其次组织新集围攻战,开始运用坑道作业,并击溃千余人,攻占新集[6]:132。之后西出平汉路,袭击李家集、柳林车站,并全歼国军第12师的一个旅,俘获两千余人[6]:132。该战役后,国军调动第6、31、34师开始夹击红四军;而红四军则派出六个团南袭位于双桥镇的34师,击溃上千人,并俘获该师师长岳维峻等五千余人[6]:134-135,红四军的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结束[7]:60。蔡申熙在反围剿战争中右臂负伤致残,其后调后方工作,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先后主持了4期教学,为鄂豫皖苏区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8],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9]:2,共三万人[6]:166。1932年,基于前几次围剿战役的失败,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战役,并亲自挂帅指挥[6]:193[9]:16。10月,蒋介石派遣胡宗南的第1师、黄杰的第2师、李玉堂的第3师等主力师进入鄂豫皖苏区,采用“并列推进、步步为营”等战术,以卫立煌、陈继承等纵队形成梯队前进,以避免此前红军的围点打援战术[6]:196-200。同年7月,由于国军攻占霍邱,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因而被张国焘撤职,蔡申熙接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区与各路国军展开激战。10月9日,在湖北省黄安县河口镇战斗中,蔡申熙负伤身亡,年仅26岁[10]。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