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作曲家、指揮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董榕森(TUNG Yung-Shen,1932年10月10日—2012年11月30日)[1],作曲家、指挥家。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毕生致力于于音乐教育及国乐创作,曾任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国乐科主任,代表作品有梆笛独奏曲《阳明春晓》、唢呐协奏曲《伟大的建设》、合奏曲《普天同庆》。得奖经历包括1968年中山文艺创作奖之国乐作曲奖、1977年国家文艺奖、1993年“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曲家等。[1]
1932年10月10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祖籍浙江绍兴。因母亲察觉他在胡琴演奏上颇具天分,便指导其演奏胡琴,开启董榕森的音乐之路。1949年考取中华民国海军军士学校轮机科,来到台湾左营海军基地。1956年考取政工干校(今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音乐系,师事戴逸青、萧而化、张锦鸿、李永刚等教授,并向高子铭学习现代国乐。[2]
1968年董榕森创立艺专国乐科,并担任首任科主任,把国乐纳入正规教育体制,使之专业化。1969年教育部聘请董榕森担任“中华国乐团”首任指挥。为鼓励更多人投入国乐曲创作,董榕森于1976年成立了“国乐科教学创作研究组”,并积极推广台湾国乐,希冀培养更多的听众与国乐爱好者。1983年起担任复兴岗政战作战学校音乐系主任。
1994年董榕森自政治作战学校退休后,即移民海外,海外期间仍继续从事国乐教育工作,并完成多首大型作品,如南胡协奏曲《天池莲影》,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而写的《金钟赞》等。2012年11月30日因癌病与世长辞,享年81岁。[1]
董榕森创作多是根据曲意的表征,借由乐曲的调性、速度、动机、调式、节奏等因素,发展出主题的乐句;由于动机已代表这个意境的象征,其主题乐句的性质便更具象鲜明,其代表作品《阳明春晓》[3]就是以此概念完成。
作品包含国乐合奏、协奏、独奏曲及乐剧、合唱曲、电视连续剧主题曲等类型,代表作品如下:
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实用中国乐法》与《中国乐语研究》两本著作,着重在中国曲式学和音乐架构上。在器乐研究上,前后出版了三本器乐研究的相关著作,即《南胡教本第一册》、《南胡教本第二册》与《刘天华南胡音乐研究》。此外,董榕森对于不同的演奏与作品,也提出他个人的看法与评论,对于当代国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
董榕森1968年以大合奏曲《普天同庆》获得中山文艺创作奖;1977年以唢呐协奏曲《伟大的建设》获得国家文艺奖;1993年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获奖作曲家。[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