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烜(1947年3月10日),德籍华裔天文学家,现在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是原籍广东梅县客家[1],出生于南京,在澳门成长。现为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太空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事实速览 叶永烜Wing-Huen Ip, 出生 ...
叶永烜
Wing-Huen Ip
Thumb
叶永烜,2015年
出生 (1947-03-10) 1947年3月10日77岁)
 中华民国南京市
居住地 台湾
国籍 德国
母校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毕业
匹兹堡大学物理硕士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应用物理学及资讯科学博士
知名于彗星
行星大气与地球高层大气
太阳系与行星形成
等离子物理
奖项教育部国家讲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特殊公共服务荣誉勋章
中华民国物理学会会士
国立中央大学国鼎讲座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士
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艾克斯弗奖章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天文学家、行星科学家
机构马克斯普朗克高层大气研究所
欧洲空间局太阳系研究工作群委员(1982-1985)
中华民国太空计划室首席科学家(1991-1992)
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1998-2004)
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首任理事长(2004-2006)
国立中央大学副校长(2006-2009)
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与太空科学研究所教授(1998迄今)
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系统副校长(2009-2015)
博士导师汉尼斯·阿尔文
关闭

生平

叶永烜于1947年出生于中华民国南京市,出生后不久于1948年随双亲迁往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再于1949年迁往葡属澳门。1965年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毕业[2]后原已录取台湾国防医学院,但因家庭因素[3],改为前往英属香港就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并于1969年取得学士学位。1970年取得匹兹堡大学物理学硕士,1974年取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应用物理学及资讯科学博士,博士指导教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汉尼斯·阿尔文[4]

曾任职于马克斯普朗克高层大气研究所(今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 für Sonnensystemforschung)、太空计划室首席科学家,现在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太空科学研究所任教,并于澳门科技大学出任特聘教授;曾任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副校长[5][6]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理事长[7]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系统副校长[8]

研究

叶永烜教授的研究专长是彗星、行星大气与地球高层大气太阳系与行星形成、等离子物理。1982年时他和法国科学家丹尼尔·高迪耶(Daniel Gautier)、美国科学家托比·欧文(Toby Owen)向NASA与ESA提出探测土星系统的计划,该计划就是现在的卡西尼-惠更斯号[9][10]NASA在2009年授予他特殊公共服务荣誉勋章(Exceptional Public Service Medal, EPSM)以表彰他对卡西尼-惠更斯号计划的贡献。

除了卡西尼计划以外,叶永烜还曾参加乔托号深度撞击号罗塞塔号等太空探测任务[11]

他所发表的期刊论文已超过二百篇,其中登上NatureScience的至2008年共有四十二篇,为华人界之最[12]

荣誉

Thumb
在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演讲的叶永烜,2010年

代表性著作

  • Ip, W.-H. and Banaszkiewicz, M., On the dust/gas tori of Phobos and Deimos, Geophys. Res. Lett., 17, 857, 1990.
  • Ip, W.-H., The sodium exosphere and magnetosphere of Mercury, Geophys. Res. Lett., 13, 423, 1986.
  • Ip, W.-H., Dynamics of electrons and heavy ions in Mercury’s magnetosphere, Icarus, 71, 441, 1987.
  • Ip, W.-H., On solar radiation-driven surface transport of sodium atoms at Mercury, Astrophys. J., 356, 675, 1990.
  • Ip, W.-H., Meteoroid ablation processes in Titan’s atmosphere, Nature, 345, 511, 1990.
  • Ip, W.-H., Titan’s upper ionosphere, Astrophys. J., 362, 354, 1990.
  • Ip, W.-H., Equatorial confinement of thermal plasma near the rings of Saturn, Nature, 302, 599, 1983.
  • Ip, W.-H., The exospheric systems of Saturn’s rings, Icarus, 115, 295, 1995.
  • Ip, W.-H., Plasmatization and recondensation of the saturnian rings, Nature, 320, 143, 1986.
  • Ip, W.-H., Thermal plasma composition in Saturn’s magnetosphere, Planetary Space Sci., 48, 775, 2000.
  • Waite J.H., Jr., Cravens, T.E., Ip, W.-H., et al., Oxygen ions observed near Saturn’s A-ring, Science, 307, 1270, 2005.
  • Ip, W.-H., Kopp, A. and Hu, J.H, On the star-magnetosphere interaction of close-in exoplanets, Astrophys. J., 602, L53, 2004.

家庭

叶永烜已婚并育有2女[23]。妻子马大安是马星野的女儿[24][25]

其他

叶永烜教授能说广东话、客家话、中文、英文、德文,并且喜爱绘画,自1987年自学至今,画风以印象派为主,内容主要是风景、人物和花卉静物;自1996年首次个展至今曾在国立中央大学校内和校外开过数次画展[26][27][28][29][30]鹿林天文台目前正进行两米望远镜新设工程,他本人为此拿出数幅画作义卖募款[12]

此外,叶永烜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副校长期间提议在中央大学校内设置介绍各领域杰出人士的“大师座椅”[31]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