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营养强化(英语:food fortification)指的是在食物中加入微量营养素的行为。营养强化可以是厂家自愿,也可以是政府由于公共卫生原因要求。一些地区的饮食可能由于土地或习惯原因缺乏部分营养素,对主粮进行强化就可以防止营养不良。[1]
营养强化在英语中可以分为两个概念。fortification指的是加入任意微量营养素的行为,而enrichment(可译为“增补”)指的是加回在生产过程中丢失的营养素的行为(例如加回维生素B的精粮)。[2]在一些语境下,前者可以特指加入天然不存在的微量营养素,如食盐加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认为,营养强化是防止全球营养不足的四大策略中的第二大。[2]世界粮农组织的概况认为,最常见受到强化的食物有谷物及其产品、牛奶及其产品、油脂、副食、茶和其他饮料,以及婴儿奶粉。[3]据估计,全球每年有300-500万人死于营养不足。[1]
早在1821年,人类就知道甲状腺肿是由缺碘导致。1920年,美国学者David Marine、O. P. Kimball提出通过补充碘份治疗阿克伦 (俄亥俄州)学龄儿童广泛存在的甲状腺肿,认为应该在学校里推行口服碘滴液。Harry Sloan提出使用更方便的食盐形式进行补充。1922年,David Cowie带领密歇根州医学会推行碘盐,在舆论压力下终于使当地盐生产商开始加碘。[4]1924年,碘盐在美国已随处可见。除密歇根外,碘盐在美国的推广基本没有政府立法压力。[5]碘盐推广后,全世界智商有所提升。[6]
1919年,Edward Mellanby发现鱼肝油可治疗佝偻病,从此市场上就出现了加入鱼肝油的牛奶。1925年,S. J. Cowell发现紫外线光照牛奶效果更好,在1929年完成了牛奶光照机械的专利。在1932年,这两种技术的有效成分维生素D终于被发现,从此市场上开始出现加入提纯维生素D的牛奶。[4]
1936年,核黄素(维生素B1)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方式第一次阐明。美国医学界按照当时饮食习惯的估计,认为美国穷人普遍缺乏各种维生素B,并开始缓慢推广使用合成营养或高维生素酵母的营养增补方案。二战时期,美国营养学界宣传“吃增补面包,保持国家强壮”,到1942年约有40%的面粉为加入B1、B3、铁的强化面粉。1942年2月,美国陆军宣布未来只会购买营养增补面粉,但小规模的磨房仍在向穷人出售低价未增补面粉。1943年,战时食品管理局临时宣布面包强制营养强化,这才达成了今天几乎所有美国面粉都经过强化的局面。现在的美国有市场上有一般“面粉”和“增补面粉”,但消费者习惯已经趋向后者。据2000年的研究,面包添加烟酸成功在美国消灭了糙皮病。[7][4]
1996年,美国FDA决定给“增补面粉”的标准中增加叶酸。此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病率降低35%,相当于节省了5亿美元。[8]
在美国,法律规定政府发放给学校、别国政府、无政府组织的玉米面、白米、白面粉必须经过营养增补。[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