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褶(英语:lamella, gill),又称菌褶,是有些担子菌门真菌子实体(担子果)的菌盖内侧的脊状突起,多条脊状突起以蕈柄为中心,一般形成放射状的排列。蕈褶表面有子实层,是担孢子产生之处,子实层下方则是子实下层与菌髓。蕈褶是辨认伞菌目物种的重要依据。

Thumb
微甜乳菇英语Lactarius subdulcis子实体,与蕈柄连接(adnate)。此菌的蕈褶会分泌乳胶,是辨认蕈类时的重要依据
Thumb
管形鸡油菌英语Craterellus tubaeformis的假蕈褶

特征

蕈褶的特征经常用来辨认伞菌种类,最常用的特征是蕈褶与蕈柄的连结方式,常以侧面观看时蕈褶排列的形状判定,不过个别蕈褶的颜色、排列方式、形状与被割开后变色与否等也可以用于分类[1]。另外蕈褶还可能有其他巨观或微观的特征,例如乳菇属物种的蕈褶常有乳胶渗出,这些特征也对判断种类很有帮助,在乳菇属的例子中,乳胶原本的颜色与暴露在空气下一段时间后的颜色都是辨别种类的重要方式[2]

蕈褶排列的形状除了基本的放射型外,每一条蕈褶还可能往菌盖边缘分叉而形成次级、三级、甚至四级蕈褶,以增加可用于产生担孢子的子实层表面积[3]

有蕈褶的真菌种类

最早认为只有伞菌目的蕈类具有蕈褶,但随着真菌研究的进展,有些具有蕈褶的物种被发现不是伞菌目的成员,现在一般认为蕈褶经由趋同演化在不同蕈类的演化支中多次出现[4]。蕈褶多次的演化很可能是因为这种结构可以提高蕈类的表面积,是增加产生、散播担孢子的潜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除了伞菌目的蕈类外,其他具有蕈褶的担子菌还有:

另外,鸡油菌目的两个属喇叭菌属鸡油菌属有一种被称为“假蕈褶”(false gill)的结构,与蕈褶外型类似,但假蕈褶脊状突起的顶端也有子实层着生,两侧的子实层是连续的,因此可以说是皱褶状的子实层,不像一般蕈褶脊状突起只有两侧有子实层,顶端则没有[8]。另外不同于一般蕈褶容易从菌盖上被摘除,假蕈褶在结构上不是独立的单元,难以被摘除[9]钉菇目钉菇属英语Gomphus的蕈类也有假蕈褶。各种假蕈褶的结构也为蕈褶演化的过程提供线索[10]

蕈褶的分类

蕈褶可依其于蕈柄相连的方式分类[11]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