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莎拉·托比·史都华-穆科帕代亚(英语:Sarah Toby Stewart-Mukhopadhyay,1973年—)是美国行星科学家,以研究行星形成、行星地质学和材料科学而知名[1][2]。她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1]。2003年至2014年,她曾任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3]。
2010年,史都华-穆科帕代亚被《科技新时代》评为“杰出10人”之一。2013年,她被《天文学》评为“天文学新星”之一。2015年,她被《发现》评为“百大科学故事”之一[4][5]。她也获得美国天文学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杰出成就奖[6]。2018年,她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7]。
史都华-穆科帕代亚于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天文物理学和物理学士学位[3]。2002年,她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6]。
史都华-穆科帕代亚是冲击压缩实验室的主任[8]。在加州理工学院,她是第一个研究太阳系中类似条件下冰的冲击传播的人[2]。她的研究团队对行星的形成很感兴趣,特别是巨型撞击和撞击陨石坑。
她于2009年获得哈罗德·C·尤里奖[9]。她在冲击诱导冰融化方面的研究帮助证明,液态水是目前火星表面最具侵蚀性的流体[10]。
冲击压缩实验室的工具之一是一门4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11]。冲击实验室自2016年起落脚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她的研究团队也在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Z机上进行实验,研究冲击引起的汽化[12][13][14]。
史都华-穆科帕代亚提出了一个版本的大碰撞说,即扁圆形的地球在与忒伊亚行星的撞击中,从一天2.3小时的慢速运转变成了球形[15]。
2018年,西蒙·J·洛克(Simon J. Lock)、史都华-穆科帕代亚等人假设了一种新的天体——联合体,并提出地球和月球形成的新模型[16][17]。
史都华-穆科帕代亚出生在台湾,她的父亲曾驻扎在台湾空军部队。史都华-穆科帕代亚的丈夫苏乔伊·穆科帕代亚(Sujoy Mukhopadhyay)也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和行星科学家[2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