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式摇滚(英语:Britpop)是另类摇滚的类型之一,源自于英国九零年代初期的独立音乐圈,其中以几个受到英国六七零年代吉他流行乐影响的乐团最具代表性。这种音乐类型,发展成为对抗八零年代末及九零年初期音乐及文化的潮流,特别是针对来自美国的Grunge风潮。随着美国Grunge乐团入侵,新兴的英民乐团如Suede和Blur首先发声,自诩为反对派的音乐力量,延续过去英国吉他流行乐风,并且在歌曲中特别写入关于英国的主题。许多乐团包括Oasis、Pulp、Supergrass、Sleeper和Elastica,纷纷加入响应。
英伦摇滚 | |
---|---|
风格起源 | 另类摇滚, Madchester |
文化起源 | 1990年代早期,英国 |
典型乐器 | 主唱 - 吉他 - 贝斯 - 鼓 - 键盘乐器 |
衍生形式 | Post-Britpop |
类型分支 | |
New wave of new wave | |
地区乐坛 | |
England - Scotland - Wales - Northern Ireland | |
其他主题 | |
Bands - Cool Britannia - Lion Pop - Timeline of alternative rock |
这些乐团引领英国另类摇滚成为主流,并且成为政治文化活动“酷英国”的骨架。虽然大受欢迎的几个乐团都能够朝向海外发展,专辑在美国的销售也相当成功,然而英式摇滚在九零年代末期,还是免不了走上衰退的道路。
英式摇滚受到过去英国吉他流行乐的影响,特别是英国入侵时期(British Invasion)、华丽摇滚和朋克摇滚(Punk Rock)等变革和类型。具体的影响有些许差异:Blur和Oasis分别受到The Kinks和The Beatles的启发,而Elastica则特别喜爱前卫艺术朋克(arty punk rock)。虽然如此,所有的英式摇滚乐手都表现出对过去音乐致敬的态度。[1]
英式摇滚直接继承了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早期独立音乐圈当中的另类摇滚风格,乐手普遍受到The Smiths的影响。[2] 其中以The Stone Roses、Happy Mondays、和Inspiral Carpets为代表的Madchester音乐圈,歌曲强调生活中的好时光,加上词曲朗朗上口,成为Shoegazing曲风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可以说是英式摇滚最直接的起源。[3]
在风格上,英式摇滚乐团创作与英国年轻世代相关的歌词 [3],反过来抨击Grunge音乐跟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Blur的主唱Damon Albarn在1993年受访时提到:Blur是否是一个“反Grunge的乐团”,他说:
“ | 如果朋克是要摆脱嬉皮,那我就是要摆脱Grunge。 (If punk was about getting rid of hippies, then I'm getting rid of grunge.) [4] | ” |
尽管Grunge类型的音乐遭到鄙视,某些元素仍旧影响了英式摇滚。诺尔·盖勒格(Noel Gallagher,Oasis的吉他手)在1996年的一场访问中提到Nirvana的主唱科特·柯本是过去十年间他唯一尊敬的创作歌手,而他觉得他们的音乐相似到Cobain甚至能够写出Oasis的单曲“Wonderwall”。[5]
英式摇滚的形象和英国及劳工阶层和划上等号。音乐评论家Jon Savage主张英式摇滚是“郊区中产阶级对伦敦街头的憧憬”。[6] 在 Loaded 杂志中逐渐增加的男性胴体以及一般少年文化(lad culture)都属于英式摇滚文化的一环。英国国旗也成为这个文化的象征,而旗帜作为民族主义自豪的象征,对照不久前The Smiths的前主唱Morrissey包在英国国旗中演出所造成的争议,形成强烈的对比。[7] 这种以英国为主的观点亦成为英式摇滚在美国市场成功的阻碍之一。[8]
英式摇滚的起源主要来自于1990年代早期的独立音乐圈,特别是一些活跃于北伦敦Camden Town一带的乐团。这个音乐圈被 Melody Maker 周报称为“享受自己的圈子(The Scene That Celebrates Itself)”[9] 某些这个圈子的成员(Blur、Lush、Suede)后来成为引领英式摇滚的角色。在这个时期的主流音乐是来自美国的Grunge,在时间点上填补了在The Stone Roses之后独立音乐圈的空白。[10]
Blur的单曲“Popscene”和Suede的“The Drowners”同时在1992年春天发行,记者John Harris提出这两首单曲是英式摇滚起源的说法。他指出,如果要说英式摇滚从哪里开始,那就是Suede第一张专辑,蜂拥而来的一致好评:不外乎是大胆创新,成就非凡,以及非常非常英式。[11] Suede是第一个被英国音乐传媒视为足以媲美西雅图Grunge的英民乐团,他们的首张作品 Suede 成为英国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出道专辑。[12] 1993年4月 Select 杂志以Suede的主唱Brett Anderson作为封面人物,背景是英国国旗,标题写着“回去吧美国佬!(Yanks go home!)”。在这一期的杂志当中,介绍了Suede、The Auteurs、Denim、Saint Etienne以及Pulp,并且推波助澜,引起了一场新兴的音乐运动。[10]
Blur,一个过去曾经结合Shoegazing元素和Baggy舞曲的乐团,在他们第二张专辑 Modern Life Is Rubbish (1993) 中呈现了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美学观点。Blur在1992年的美国之行启发了他们的创作方向,在旅程当中,乐团主唱Damon Albarn开始痛恨起美国文化,觉得有必要对这种文化渗入英国的现象做一些评论。[10] Damon Albarn的女友Justine Frischmann(曾为Suede的成员和Elastica的主唱)描述:
“ | Damon和我觉得,当时我们处于一个混乱的时间点 [. . .] 我们想到Nirvana,人们非常喜欢美国音乐,是时候该宣示回归英国本色了。
(Damon and I felt like we were in the thick of it at that point [. . .] it occurred to us that Nirvana were out there, and people were very interested in American music, and there should be some sort of manifesto for the return of Britishness.) [13] |
” |
就在 Modern Life is Rubbish 发行之前,John Harris在 NME 杂志上表示:
“ | Blur的时机非常刚好,为什么?因为有了Baggy舞曲和Shoegazing乐团,吵杂美国嬉皮发现他们自己掉进阴暗的角落,被贴上‘过时的东西’。
(Blur's timing has been fortuitously perfect. Why? Because, as with baggies and shoegazers, loud, long-haired Americans have just found themselves condemned to the ignominious corner labeled 'yesterday's thing'.) [4] |
” |
虽然 Modern Life is Rubbish 的销售只是成绩平平,1994年Blur的第三张专辑 Parklife 却让他们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乐团。[12] Parklife 延续过去强烈的英国本色,恰巧同年4月Nirvana主唱Kurt Cobain自杀身亡,这使得英国的另类摇滚似乎逆转了Grunge的主导地位。就在同一年,Oasis发行首张专辑 Definitely Maybe,打破Suede出道专辑销售最快的纪录。[12][14]
这个潮流很快被称为Britpop(英式摇滚)。“Britpop”一词在198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由朋克乐团Goldblade的主唱,后来成为音乐评论者的John Robb最先使用,在 Sounds 杂志中用来描述如The La's、石玫瑰、Inspiral Carpets和The Bridewell Taxis等乐团。“Britpop”这个词汇差不多与“Britart”(意指英国当代艺术家如Damien Hirst等人的创作)差不多时期出现,然而要到1994年才广泛地出现在音乐媒体和电台节目中。[15] 一大票乐团争相跟随潮流,在1995年初,英式摇滚乐团包括Sleeper、Supergrass和Menswear也都登上热门排行。[16] 音乐媒体将Camden Town视为这个音乐圈的中心,经常有Blur、Elastica和Menswear等乐团出入。
Blur与Oasis之间的排行榜拉锯被称为“英式摇滚之战(The Battle of Britpop)”。英式摇滚开始在1995年浮现英国媒体版面,初期乐团之间互相赞许,但是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两个乐团间的敌意逐渐升高。[17] 一方面是受到媒体煽动,就在Oasis的单曲“Roll With It”和Blur的“Country House”即将在同一天(1995年8月14日)发行的前夕, NME 杂志在8月12日以“英国重量级冠军赛”标题作为封面,让两个乐团公开对决。在这场竞争中两个乐团因为英国阶级与区域差异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不亚于在音乐上的较量。[18] 绿洲被视为北英格兰代表,而Blur则代表南英格兰。[10] 这个话题引发大众的兴趣,并引来大批媒体关注,包括全国性报纸、八卦小报,甚至连BBC都加入报导这个事件。这场排行榜之战由Blur获胜,Blur的单曲销售达247,000张,Oasis则是216,000张,分别占据排行榜的前两名。[19] 然而长期观察下来,Oasis的销售要比Blur来得成功。和Blur不同的是,Oasis由于在美国发行单曲 Wonderwall ,因此达成较为稳定的销售量。[20] Oasis的第二张专辑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1995) 在英国卖出超过四百万张,成为英国史上第三畅销的专辑。[21]
Oasis所以在近代享有盛名的理由之一,可能归因于 NME 杂志将数个英式摇滚乐团(包括The Boo Radleys、Ocean Colour Scene和Cast)归类为“Noelrock”,以Oasis的吉他手Noel Gallagher来命名,以象征上列团体受到Gallagher影响的音乐风格。[22]
当时各界相当看好Oasis的第三张专辑 Be Here Now (1997),专辑最初获得正面的评价,同时销售长红。但是不久后乐评、消费者、甚至Noel Gallagher自己都开始批评专辑中过度加工、肿胀的音乐。虽然这张专辑并非如评论中那般劣质,但音乐评论者Jon Savage指出这张专辑原本应该是这个时期的“重大成就”,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更断言 Be Here Now 已经象征英式摇滚时代的末端了。[10] 这时候在Blur的第五张专辑 Blur (1997) 当中,Damon Albarn试图在乐团风格与英式摇滚之间做出区别。[23] 专辑中Blur舍弃 Parklife 时期的风格,转而接纳美国Lo-fi乐风,例如人行道乐队。Albarn在1997年1月接受 NME 杂志访问时表示:
“ | 我们掀起一股浪潮:就像世世代代的英民乐团一样,永远都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 .] 我们确实是以不同的眼光来看那世界。
(We created a movement: as far as the lineage of British bands goes, there'll always be a place for us. [. . .] We genuinely started to see that world in a slightly different way.) [24] |
” |
当这股浪潮逐渐退烧,许多乐团开始没落,纷纷解散。[25] 流行团体Spice Girls似乎趁势取代了英式摇滚而成为时代潮流。[26] 当这些已经成名的乐团还在挣扎的时候,人们开始转而关注风格相近的Radiohead和The Verve这些过去曾被英国媒体忽略的乐团。这两个乐团,其中特别是Radiohead,表现出大量1960及1970年代的神秘色彩,这是在过去英式摇滚乐团中罕见的。 1997年Radiohead和The Verve分别发行专辑 OK Computer 以及 Urban Hymns ,两张专辑皆广受好评。[25] 此外,Travis、Stereophonics和Coldplay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之间成为其中最受欢迎的几个乐团,他们受到英式摇滚(特别是Oasis)的影响,歌词中流露内敛自省的风格,产生新的 Post-Britpop( 后英式摇滚)音乐类型。[2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