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清真寺
台北清真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北清真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北清真寺,又称台北清真大寺,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大安森林公园旁,由建筑师杨卓成设计,为1958年应沙特阿拉伯国王绍德到台湾而建,1960年落成,1999年列市定古迹。
台北清真寺是台北市最早仿伊斯兰建筑式样兴建的礼拜堂[1],正面设拱圈回廊[2],拱门为马蹄形[3][4],两侧有一对邦克楼[2][5]高逾20米[6][7]。对一旁的青田街住户来说,仿佛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巍峨皇宫[8]。中华邮政在2020年9月29日发行的台湾清真寺邮票,便以台北清真寺与台中清真寺为题材[7]。
台北清真寺的正殿圆顶无梁柱支撑为典型的土耳其建筑工法[9],为奥图曼式洋葱型小尖顶[7],挑高15米[6],入夜后有灯光能从顶内射出[10],殿顶月牙型杆兼做避雷针[5]。殿内铺设手工波斯羊毛地毯[9],可容六百人礼拜[5]。设计人杨卓成在花纹设计上化繁为简,仅在必要处做一些象征的代表,而以花纹为主,以适应当地人的审美观念[10]。此外,建材则使用本土洗石子、水泥空心砖与马赛克等台湾早期惯用工料,可谓伊斯兰风融合台湾本土文化[1]。正殿两旁为贵宾室,以便各国伊斯兰宗教领袖来台湾时,与本地教友相聚之用[10]。
右翼是礼堂兼餐厅,供婚丧喜庆及便利教徒饮食之用[10]。寺方在每周五主麻日的早上10点半到下午2点会举办市集,贩卖合乎伊斯兰规定的食物[9]。左翼是作为大净、小净的浴间,及专供清洗去世教徒之用的清洗室[10]。
1957年1月,时任外交部长的叶公超在美国出席第十一届联合国大会时,恰巧与沙特阿拉伯国王绍德住在同一家饭店,便透过土耳其驻美大使居中协调,邀请绍德国王到台北访问。为来访时有合适的礼拜场所,叶公超与台湾伊斯兰教人士会商,由他自己亲自担保向台湾银行贷款400万台币,以在台北市建立合适的清真寺。[4]
中国回教协会在1957年组织台北市兴建清真寺筹备委员会,以白崇禧、马继援、康玉书、刘景山、尧乐博士、时子周等四十余人为筹备委员[12]。回教协会于1958年4月30日签约[13],以约新台币87万元向地主张子良买下810坪建地[14],当时教徒不太懂土地权须采登记主义[15],之后张子良长期滞留国外并闪避过户登记手续[4]。5月3日,时子周以回教协会理事长身份在洪长兴饭庄报告筹建进度,宣布款项计美金22290元,其中由沙特阿拉伯大使马步芳捐美金10000元、伊拉克王储阿布都拉捐美金1000元、土耳其总理孟德斯捐美金1000元[16]。5月18日,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圆山大饭店接见回教协会常务理监事谢澄波、左道云、孙绳武、石乐三、马继援、闵湘帆、常子萱等人时,捐出美金2000元作建寺[17]。11月开始兴建[5],施工商为大陆工程[18],耗费约新台币600万[5]。
1960年4月13日举行落成典礼时,时子周、白崇禧、尧乐博士共同主持[19]。绍德国王后来并无如约来访,但往后的时光,寺方陆续接待过前伊朗国王巴勒维、伊拉克摄政阿布杜拉,以及约旦国王胡笙等人[4]。当时台北清真寺几乎就是中华民国外交部与伊斯兰教国家间的外交窗口,连阿訇都长期由外交部曾做到公使的官员定中明担任[20]。
1987年,张子良回台湾要求台北清真寺拆寺还地[15]。历经三审判决,法院判定清真寺并非非法侵占张子良土地,双方确有买卖契约关系,土地固然属张子良所有,地上物也合法且有永久使用权[14]。附近的大安森林公园创立后,台北清真寺周边房价高涨[14]。由于大安森林公园周围建筑密度已呈饱和,使得建设公司日享准备收购台北清真寺改建成住宅商品[21]。1994年,嘉新水泥通过董事会及股东会,以新台币4亿6000多万元向张子良继承人购得清真寺土地,并将过户手续办妥[14]。嘉泥持有部分约730坪,其余与其他数名小地主共同持有[22]。
1996年7月24日,中国回教协会郑重否认出售台北清真寺的传闻[21]。为避免拆除,回教协会理事长马家珍在1998年向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申请列清真寺为古迹[14]。5月21日,多位古迹学者专家与民政局前来会勘时,李干朗表示此寺屋龄不长,一旦其列为古迹,可能将是全国最年轻、突破纪录的古迹[23]。民政局古迹审查小组考量建物年代不符列定标准,因一旦破例,台北市其他案件都可能比照清真寺办理要求翻案[24]。
1999年,外交部驻沙特阿拉伯代表处传回的资讯表示,台北清真寺可能被拆除的消息已一路传到中东地区,当地多家报纸均刊载这则消息[4]。2月8日,嘉新水泥表示该公司是依法取得土地,不希望纠纷扩大成政治或宗教事件,一定会配合政府政策,但市府必须依市价征收土地[25]。同天,马家珍代表全台湾六万多名伊斯兰教徒感谢古迹文化工作者对台北清真大寺的关心外,表示清真寺是朝拜圣地,都是永久性的[15]。3月5日下午,台北市民政局邀请文化大学教授李干朗、中原大学教授黄柏铃、政治大学阿拉伯语文学系教授金玉泉、伊斯兰教长马超贤、台湾大学城乡所教授刘可强等人到场会勘[26]。行政院副院长刘兆玄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教徒为此落泪后,18日主动和台北市副市长欧晋德连系,表示行政院文化资产保护小组可协助以容积率移转办法,保全清真寺[27]。当天,立法委员刘文雄举办公听会,行政院、外交部、内政部、教育部、台北市政府、省建筑工会、古风史迹协会、清真寺等单位代表共同研商,决定以容积率转移补偿嘉新水泥[28]。29日,民政局古迹审查小组以五票同意清真寺列市定古迹,其余三票则是建议列历史建筑[3]。30日,民政局审查完成古迹鉴定作业[22]。6月8日,市政会议通过列为古迹[2]。
1999年10月2日,在台北市民政局长林正修、多国使节及协办单位联合报文化基金会的见证下,举行市定古迹揭幕典礼[29]。嘉新以容积转移方式获得大安区金华段3483.05平方米五笔土地,每单位价格18万2671元,交易总额新台币6亿3千6百万元[30]。
青田街邻近台湾大学、新生国小双语学区,又有教会、警察局、邮局、传统市场,不少预售个案因打上“青田街”名号,销售顺利[31]。2004年2月19日,建商计划在清真寺后方青田街巷内兴建集合住宅,将构图提交台北市都市设计审议委员会审议,但大楼外观会使清真寺圆顶像“长出独角”,引发激烈争论,最后会中决议签报台北市长马英九专案处理[1]。3月4日,市府都市设计审议委员会做成决议将给予建商增加建蔽率、容积奖励等方式,降低建物楼高,以保全清真寺后方天际线[32]。文化局特别为此召开协调会后,建商玉林建设首度松口表示,倘若市府愿意促成容积移转,公司愿意变更设计降低楼层[33]。9月2日,在同意降低高度从27降至22.8米后,发展局也依工程延宕期程的损失试算给予容积奖励[34]。之后,市府规定除紧邻清真寺街廓之建筑高度与量体规划不得破坏清真寺之景观外,2005年3月14日办理公告青田街禁建二年,以保存此区古迹与历史建筑[35]。
2015年1月,屋顶开始出现漏水,由文化局核定补助220万协助修护[11]。原先的圆塔屋顶为铜质,日久从金黄色成为绿色,该年初上漆恢复原色[3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