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 (脏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医传统上所指的肾,与现代医学及生物学中的肾脏大致上是指相近的构造,但是功能上并不完全对应。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5月15日) |

脏象学说
在脏象学说中,肾属五脏之一,属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而且肾为水火之脏,含肾阴、肾阳。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也就是除了和水分的代谢有关之外,还与身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功能有关。而这些功能就现代医学而言是其他器官或构造的功能。
形态描述
肾有两枚,形如虹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两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带经过处,上行脊髓至脑中,连于髓海。《内经》: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难经》:肾有两枚,重一觔二两[1]。
有关肾虚
肾虚又称“肾亏”,是指肾的精气亏损。中医认为肾精可以滋养五脏,并认为精气亏髓会导致病变。此病变涵盖了肾脏与相关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问题。
- 肾阳:又称“真阳”或“元阳”,是指肾的阳气,也是人体阳气根本。
- 肾阳虚的临床表现:
- 腰痛而且发凉。
- 手脚冰凉、尿频。
- 肾阳虚的临床表现:
- 肾阴:又称“真阴”或“元阴”,是指肾的阴气,也是人体阴气根本。
- 肾阴虚的临床表现:
- 腰酸腿软。
- 口干、烦躁。
- 手心发热。
- 爱出汗。
- 肾阴虚的临床表现:
参考来源
相关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