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战纪念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約翰大戰紀念碑map

22°15′27″N 114°11′35″E

Thumb
圣约翰大战纪念碑屹立于黄泥涌峡道。(摄于2020年4月)
Thumb
圣约翰大战纪念碑的牌匾,展示立此纪念碑的详细资料,其中使用的中文名为“圣约翰救伤队烈士纪念碑”。
Thumb
2009年时的圣约翰大战纪念碑,石碑侧面尚未有56名遇难队员的名单,两旁也未设置讲述队员事迹及立碑资料的牌匾。

圣约翰大战纪念碑[1](英语:St. John War Memorial),又作圣约翰救伤队烈士纪念碑[2],是一座在香港黄泥涌峡的纪念碑,该纪念碑位于黄泥涌峡道,于1952年竖立[3],以纪念在香港保卫战中牺牲的圣约翰救伤队队员[4]

竖立背景

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于1884年成立,属香港法定机构,提供非政府的救护服务。1940年7月,随着日军入侵香港的可能性与日俱增,香港政府动员300名救伤队队员进驻分布在香港各区的21个救护站[5],以备在战争爆发时提供紧急救护服务。日本于1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于当日清晨入侵香港,在战争期间,救伤队成员在前线为伤者提供救护服务[6],虽然救伤队的队员已佩戴救护人员的标识,惟日军却对医护人员加以杀害[7],救伤队成员分别在北角柴湾赤柱黄泥涌峡等地遇害,有部分队员在前线拯救伤者时被日军射杀,也有部分队员被俘后遭日军斩首,当中有56名遇难成员最终能辨识身份[6]

立碑悼念

二次大战结束后,圣约翰救伤队便筹款为在香港保卫战中牺牲的队员设立纪念碑,1952年初,救伤队筹得足够费用及取得政府同意后,便开始兴建纪念碑。纪念碑竖立于黄泥涌峡,此处是香港保卫战的主要战场之一,牺牲的队员中有颇多便在此山峡被杀,因而决定在该处立碑。1952年2月10日中午,纪念碑由圣约翰救护机构总监岳图伦英语Otto Marling Lund主持揭幕[8],当日约有300多人出席典礼。此后,在每年和平纪念日的最接近之周日,救伤队成员都会到纪念碑献花及悼念在战时死难的队员[9][4]

这座最初是建于黄泥涌峡道浅水湾道交界处的山边,前面便是马路,但由于出席悼念活动的队员众多,部分人员须站出马路,须要交通警暂时封路,以便悼念仪式可顺利进行。为免对交通造成影响,1993年6月,香港政府拨出原址附近的一幅土地,用来迁置纪念碑,新址位于黄泥涌峡道南北行线及大潭水塘道的分隔草坪,虽然前往纪念碑必须横过马路,但新址可避免队员在举行仪式时要站出马路[3]

碑文及牌匾

纪念碑是一座近似正方锥体的石碑,顶部四周都刻有代表圣约翰救护机构的马耳他十字徽章[3],此徽章乃出自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一个医护团体。在纪念碑的基座四周,皆有刻字,其中前后两面,刻有为纪念在1941至1945年间牺牲的队员而竖立的简述;两侧是56名在战时遇难的队员名单。2015年11月,另于纪念碑前方的两旁各竖立一块牌匾[6],左方的牌匾讲述在香港保卫战中牺牲的事迹,另一块牌匾则收录赞助人的名单。

碑身正面的铭刻记叙如下:

相应的汉语文意可为: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