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首个用于打击国际腐败犯罪的法律文件。反腐公约于2003年12月9日至11日在墨西哥南部城市梅里达举行的联合国国际反腐败高级别政治会议上开始供各国签署。根据规定,该公约将在第30个签署国批准后第90天生效。截至到2007年初,已有83个国家批准了此公约。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3年12月9日) |
《反腐公约》草案于2003年10月1日在维也纳会议上确定并核准,并于同年10月31日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投票通过。公约被定义为是联合国为世界各国加强反腐工作、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领域的国际合作而通过的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预防腐败、界定腐败犯罪、反腐败国际合作、非法资产追缴等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并确立了打击腐败的措施,奠定了各国就打击腐败犯罪开展国际合作的多边法律基础,在预防性措施、刑事定罪、引渡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特别是在腐败资金的返还问题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第一次在国际法律文书中确立了“被贪污的公款必须返还”的原则,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12月1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上签字。2005年10月1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以全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并决定有关公约同时适用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2007年9月6日,为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成立[1]。
英国政府于2015年根据该公约代澳门政府成功向英国法院申请充公因贪污罪入狱之澳门运输工务司前司长欧文龙位于伦敦之物业及其他资产并将房产拍卖,把所得之2,870多万英磅款项交还澳门政府,由时任英国驻港澳总领事吴若兰和澳门行政法务司陈海帆签署备忘录确认资产移交[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草案除序言外共分8个章节、71项条款,包括:
草案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