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烏克蘭裔蘇聯紅軍元帥(1898年—1967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罗季翁·雅科维奇·马利诺夫斯基(乌克兰语:Родіон Якович Малиновський[a];俄语:Род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b];1898年11月23日(11日)—1967年3月31日),乌克兰裔苏联红军元帅,领导俄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及担任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苏联国防部长;他参与领导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击败纳粹德国与战争末期领苏联红军攻入中国东北,俘虏近60万日本关东军及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1月15日) |
马利诺夫斯基出生在黑海畔的大城市敖德萨,是俄罗斯传统卡拉派犹太人。[1]父亲很早就遗弃了马利诺夫斯基母子。官方档案表明马利诺夫斯基是“私生子”。为了糊口讨生活,母亲带着小马利诺夫斯基离开敖德萨搬到乌克兰的乡村并再嫁;再嫁是个文盲贫农,还拒绝收养小马利诺夫斯基。13岁时,他被赶出家庭游荡江湖、自生自灭,这位自立少年便在农村当佃农维持温饱,最终还是回到敖德萨由姑妈收养,并在一家商店当跑腿店员。
小马利诺夫斯基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显露头角:才15岁的他最开始在俄罗斯帝国军队内打杂,后来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并被派往“东战场”(西欧观点)与德军作战,屡立战功;即便他还只是个基层小兵,还是被派到著名的“壕沟战”连队当机枪手;在1915年因坚守岗位击退来袭的德军而得到军队奖赏,也是他漫长军事生涯中的第一面奖励俄罗斯帝国圣乔治十字勋章第四级,并且晋升为下士排长。不久,他中弹受重伤,在医院躺了几个月才康复,1916年他返回部队,远赴法国战场,成为“西战场”上“俄罗斯参战远征军”的一员,17岁的马利诺夫斯基下士被派到Brion港附近的激烈争夺战战区作战并晋升为中士。此次作战中他左臂负伤,几近伤残,但因此得到法国政府颁发的奖章。这时俄罗斯国内爆发了二月革命,沙俄政权被推翻,并成立了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1917年4月16日,在法国前线作战的俄国第1特编旅打出“拒绝战争”的旗号,随即被法军包围,被遣送至北非。19岁的乌克兰犹太人马利诺夫斯基害怕回国之后会被反犹分子枪毙,坚决要求加入“法国外籍兵团”,马利诺夫斯基因此为法军效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法军为他颁发了“英勇十字勋章”勋章,并晋升为少尉;这时他只有19岁。
1919年返回苏俄国内并加入红军,在内战时于西伯利亚与白军作战。内战结束后,马利诺夫斯基继续在军队里任职,于初级军官学校学习,并派任到步兵营少校营长;1926年,他加入苏联共产党,这是在军队里晋升的必需条件。
1927年,他被派往军队精英的摇篮——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毕业;1931年被派到苏军第3骑兵团担任上校参谋长,他的上司团长铁木辛哥是斯大林重用的将军。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马利诺夫斯基以“志愿军”身份到西班牙为西班牙共和政府助战,对抗右翼反共的西班牙反政府将领将佛朗哥将军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及纳粹德国派出的反共联军;马利诺夫斯基亲自策划与并领导数个政府军部队作战;1938年他战败后回到莫斯科,苏联政府颁赠给他“列宁勋章”及“红旗勋章”,表彰肯定他在西班牙领导作战的功绩;之后被派至伏龙芝军事学院担任总教官教授作战课程。
1941年春天,时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铁木辛哥发现德军不寻常地在苏德边境部署了大量军队,率先告知苏联政府:“德军有意进攻苏联”,提前料到德军将发动全面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为强化苏联红军抵抗德军的进攻的能力,他自“伏龙芝军事学院”紧急选派了许多优秀军官到一线部队服役,领军备战。马利诺夫斯基这时被晋升为少将,并被授予新编制苏军第48步兵师的统兵权,帮助防守家乡敖德萨防区。一星期后德军大举进攻苏联,马利诺夫斯基少将与48师被调派到苏联与罗马尼亚边界驻防。
德军于1941年开始侵略苏联以后,红军数个数十万计兵力的军团在德军浩大的攻势下陷入包围圈中,马林诺夫茨基这时终于被认为是红军中少数具有指挥大军团作战能力的将军; 他的3个军团只是配备部分步兵师,面对的却是德军闪电战攻势中沿普鲁特河布防的战线。依照当时惯例,红军将领一般都躲在自己军队的后方指挥作战;但是马林诺夫茨基可不是如此:他反而会亲临关键的一线扇形战场与士兵为伍,并且勉励他们以提高士气;红军此时无能阻挡作战在数量及技术上占优势且经验丰富的德军。马林诺夫茨基便率领败兵沿着黑海岸边逃跑,德军试图包围并消灭马林诺夫茨基军却失败,最终在尼古拉耶夫成功包围住红军,马林诺夫茨基军在猛烈的突围下再次突破包围圈,转进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驻防。
8月,他被派往溃不成军的红军第6军担任参谋长,很快便昇为军长。马利诺夫斯基成功阻挡了德军在前线凌厉的攻势,并因此升为中将,之后红军大部队撤退到顿巴斯地区,。他带领红军第6军、第12军加入防御战,再次击退德军,离开防区;1941年12月他被上级任命为苏联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员(元帅职缺),下辖的兵力只有三个残破的红军“军”和两个只有坦克师编制的装甲军团,总计不到16万兵力。在兵员及装备皆不足的危况下,马林诺夫茨基依然指挥所部向德军防线深入猛攻。
1942年1月18日马林诺夫茨基率部抵达苏联西南方面前线,与铁木辛哥元帅率领的部队会师,展开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追击德军,目标是逼迫德军后退至少100公里。铁木辛哥过度乐观高估红军进攻能力与对德军重武器攻击的耐受力,导致红军先胜后大败,75000名士兵牺牲,239000名士兵被俘。斯大林刚开始不听“参谋总部”劝阻发动哈尔科夫攻击,大力支持这场仿佛早已注定非战败不可的战役。可是当真正战败消息传至时,疑心重的斯大林开始怪罪马林诺夫茨基是不是故意战败(斯大林疑惧马林诺夫茨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法国交往密切)。
1942年7月,红军南方面集团军群奉命退出战斗,改由红军北高加索集团军群接手战场。马林诺夫茨基改为指挥负责机动支援作战的红军顿河军团(Don Operational Group) ,也降级为前线后补司令员;斯大林命令马林诺夫茨基全力阻止德军A集团军朝向罗斯托夫及顿河地区进攻,以免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高加索油田落入德军控制:德军兵员数量是红军“顿河”军团的10倍,武器机械技术也不亚于红军,结局可想而知。9月,“红军最高统帅部” 命令“红军顿河军团”改编制分散加入其他军团。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红军用尽全力围困德军,斯大林命令仍不放心的马林诺夫茨基率领新募红军第66军开往斯大林格勒东北方防守,同时还密令斯大林格勒党委书记赫鲁晓夫“紧盯马林诺夫茨基所有一言一行”。
红军第66军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却是马林诺夫茨基中将第一次带领人员及武器足编的军队。1942年9月至10月,他率部攻击德军。虽然在光复失土方面战绩平平,可是他始终防止德军包围他在斯大林格勒北部的防区。逐渐地,德军已无力继续包围,马林诺夫茨基便决定派兵渗透,深入城内与德军在废墟堆里肉搏巷战。10月底,红军最高统帅部紧急命令马林诺夫茨基担任沃罗涅日方面军代理司令员。到12月底,他又返回斯大林格勒城内追击扫荡德军;马林诺夫茨基建立了光复斯大林格勒第一战功。12月22日,马林诺夫茨基部红军已经合围德国第6军团;此时德军顿河集团军司令、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发起了“冬季风暴”行动,命赫尔曼·霍特大将率领第57装甲军的两个装甲师从60公里外的库特尔尼科夫向斯大林格勒进军,还曾一度挺进至距斯大林格勒25~30公里,但保卢斯惧希特勒怪罪而没有下令突围,最终无功而还。第6军团败局已定。
马林诺夫茨基后又统领王牌部队保卫苏维埃第2军出城抵抗赫尔曼·霍特部(曼因斯坦回忆录中称其部为“莱茵哈特军团”)历经一番恶战终于阻挡住纳粹装甲军团,且深入破坏德军装甲师“梯形队形”跃进[2],攻击及充分防备的德军防守,并击败退守至库特尔尼科夫败退集结的德军军团,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颇感自豪的坦克作战第一次大败;轴心国军队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被朱可夫元帅策划、马林诺夫茨基领军包围格毙250,000兵力,俘虏500,000兵力;斯大林令升马林诺夫茨基为上将,并颁赠可奖赏立大战功将军应得苏维埃最高荣誉:一级“苏伏洛夫勋章”给马林诺夫茨基。
1943年2月,马林诺夫茨基再次担任红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员,在不到两星期时间他把德军曼施坦因集团军群赶出罗斯托夫与“顿河”防线,为红军打通前往乌克兰的道路畅通无一德军;5月,斯大林再晋升他为大将,并改派任红军西南防线集团军群司令员,令他把盘踞在顿巴斯富庶工业区德军扫荡赶跑;10月中旬起,他发动对德军突袭,目的是突击区域内驻守大部队德军的关键大城扎波罗热并予以占领,这次战役把占据俄罗斯南方德军一一消灭,及围困克里米亚半岛残余德军,切断他们在“东战场”返乡退路。
8月20日红军西南防线集团军群改名为第3乌克兰集团军群,年底12月到次年1944年4月,马林诺夫茨基大破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解放乌克兰南部,包括都市有: 赫尔松、尼古拉耶夫与家乡敖德萨,这段时间的连串胜利,根据赫鲁晓夫观点认为:斯大林重新相信马林诺夫茨基的忠心耿耿,并在这一年晋升马林诺夫茨基为元帅。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之后,马利诺夫斯基被调派至远东地区的中国东北,领导“外贝加尔方面军”对日军作战; 1945年8月,他发起了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挺进由60万强悍关东军驻守的满洲;纵使日本关东军具有备受赞扬的高质素,但马利诺夫斯基仍能以坦克加数万摩托化步兵,以典型闪电战模式配合古典的钳形攻势,在10天内击溃关东军。马利诺夫斯基在满洲战役的成就堪称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功(考虑到此攻势规模及胆量之大,以及执行中的精确度和创新性之高)。这场大捷大幅鼓舞了俄罗斯民族感情,为俄罗斯人洗刷了四十多年前输掉日俄战争的耻辱。马林诺夫茨基将军也因此荣获苏联至高荣誉奖章——“苏联英雄勋章”。
在第二个十年马林诺夫茨基在苏联远东地区战略布署具决定权而广受各方重视,最初他担任外贝加尔-阿穆尔军区司令员(1945-1947),冷战时代开始他又被升任命为“苏联远东军队统帅”下辖管三个防区(1947-1953)位尊权重;他训练并补给军事物资给朝鲜“朝鲜人民军”与中共军队(1950-1953)对美军作战,这即是朝鲜战争。
马林诺夫茨基杰出表现是俄共表率的精英,斯大林任命他为“最高苏维埃”(1946)成员之一,苏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52);朝鲜战争结束后,莫斯科解散“苏联远东军队司令部”,但是马林诺夫茨基仍继续是这个防区里的做决策司令员。
1953年斯大林死去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他迅速提拔马林诺夫斯基,让其成为苏联陆军总司令并取代朱可夫成为苏联国防部常务副部长。他也被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借此确认了其在苏联权力中枢的地位。1957年10月,对朱可夫的政治野心愈发担心的赫鲁晓夫让马林诺夫斯基取代前者担任国防部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到去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最杰出的国防部长。
马林诺夫斯基尽管是赫鲁晓夫的私人朋友,但他却在军事事务上保留着自己的独立的立场。他和其他几位苏联军方的高层确信未来的战争取决于运载核弹头的导弹。为此,他们主张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发展导弹武器并大量减少常规武器的投入。马林诺夫斯基支持裁剪战略核弹头,但是他认为核弹头是阻止战争的有利的威慑而非战争的主要武器。发展了广域军事基础的概念的他鲜明指出随着战争本质的变化,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常规部队现代军事科学的技能与征服和控制敌方领土的能力。苏联军事政策在那个时代在赫鲁晓夫和马林诺夫斯基斯基的观点中折衷。马林诺夫斯基在与美国的核对峙中将苏联军队建设成世界上全能最有力的武装力量并让常规武装力量得以实现现代化。
古巴导弹危机几乎把世界带到核子战争危险边缘,赫鲁晓夫也因为意见相左开始疏离马林诺夫茨基,危机过后接着,马林诺夫茨基在军方新闻媒体为军队公然要求赫鲁晓夫在苏联战略政策上,应该给军方更多发言权并明确承诺资源上照护军方;军方对赫鲁晓夫的不满鼓舞了共产党内反赫鲁晓夫势力,于1964年10月政变导致解除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权位;新任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承诺马林诺夫茨基要求给予军方更多发言权并尊重军方专业战略布置,特别是遵照马林诺夫茨基“平衡发展核武与传统武器作战”的国防理念。
在1964年11月7日的苏联政府举行的纪念十月革命招待会上,马利诺夫斯基对中国代表团成员贺龙元帅说到“中苏关系所以不好是因为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关系不好,我们已经赶走了赫鲁晓夫,也该你们赶走毛泽东了,这样,我们的关系就没有障碍了,可以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来了”,并与贺龙发生争吵。随后,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当即向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提出抗议。勃列日涅夫则解释说马利诺夫斯基喝醉了,酒后胡言。周恩来则认为是酒后吐真言,要求苏方正式道歉。苏共领导人未立即回应。周恩来随即率领代表团全体成员退出宴会厅表示抗议。第二天,勃列日涅夫代表苏共中央向中共中央道歉。而苏中关系因此继续恶化[3]。
马林诺夫茨基于1967年逝世后苏联政府为他举办一场风光国葬,葬在有巨大贡献苏联英雄才准葬的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苏联政府还在苏维埃陆军学院(莫斯科坦克部队陆军学院)给他安置一个名位:苏联领导,并以他名字给一个保卫莫斯科的精英坦克师命名为“马林诺夫茨基坦克师”;苏联后来崩溃瓦解了,可是马林诺夫茨基在俄罗斯历史上扮演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尊崇地位则难以改变。
马利诺夫斯基在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获得过两次苏联的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以下为其所获得的荣誉的简表:
三级圣乔治十字勋章(两次) | |
四级圣乔治十字勋章 |
苏联英雄金星奖章:1945年9月8日,1958年11月22日 | |
胜利勋章:1945年4月26日(第8号) | |
列宁勋章:1937年7月17日,1941年11月6日,1945年2月21日,1945年9月8日,1958年11月22日 | |
红旗勋章:1937年10月22日,1944年11月3日,1950年11月15日 | |
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943年1月28日,1944年3月19日 | |
一级库图佐夫勋章:1943年11月17日 | |
一级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 |
保卫斯大林格勒奖章 | |
保卫高加索奖章 | |
保卫敖德萨奖章 | |
攻克布达佩斯奖章 | |
攻克维也纳奖章 |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 |
战胜日本奖章 |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奖章 | |
工农红军二十周年纪念奖章 | |
苏维埃陆军海军三十周年奖章 | |
苏联武装力量四十周年纪念奖章 |
蒙古人民革命二十周年奖章(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 | |
苏赫巴托勋章(蒙古人民共和国):1961年 | |
红旗勋章(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 | |
战胜日本奖章(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 | |
人民英雄勋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4年 | |
金质游击队星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56年 | |
一级白狮勋章(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 | |
一级白狮军事勋章(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 | |
捷克斯洛伐克战争十字勋章(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 | |
功勋勋章总司令勋位(美国):1946年 |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大军官勋位(法国):1945年 | |
1914–1918英勇十字勋章(法国):1916年 | |
1939–1945英勇十字勋章(法国):1945年 | |
一级、二级、三级保卫祖国勋章(罗马利亚):1950年 | |
摆脱法西斯枷锁奖章(罗马利亚):1950年 | |
一级匈牙利共和国勋章(匈牙利第二共和国):1947年 | |
匈牙利功勋勋章(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7年,1965年 | |
匈牙利自由勋章(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6年 | |
二级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之星(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63年 | |
一级大军事功勋勋章(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62年 | |
保加利亚人民军二十周年奖章(保加利亚)):1964年 | |
特种大绶云麾勋章(中华民国):1946年 | |
中苏友谊万岁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 | |
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年 | |
朝鲜祖国解放奖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6年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