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阔家头巷11号,始建于南宋时期(1127年到1279年),原本只是取名叫“渔隐”的小型私人花园,经过多次修建,清朝乾隆时期(1736年到1796年),改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 | |
---|---|
![]() | |
基本资料 | |
类型 | 中国园林 |
位置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阔家头巷11号 |
坐标 | 31°18′0.6″N 120°37′46.9″E |
面积 | 5970平方米 |
建造 | 清 |
管理者 |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
隶属 | 苏州古典园林 |
标准 | 文化:(i)(ii)(iii)(iv)(v) |
参考编码 | 813 |
登录年份 | 1997年(第21届会议) |
扩展年份 | 2000年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网师园 |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2-41 |
认定时间 | 1982年 |
评定时间 | 2015年8月12日 |
地图 | |
![]() |
1982年,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与其它三座苏州古典园林一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特点
网师园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之万卷堂故址,初名渔隐,至清乾隆年间,由宋宗元(字鲁儒,号悫庭,1710—1779)购得重建,改名为网师园。[1]苏州人称渔夫为“网师”。宋宗元来自长洲宋氏家族,著有《网诗吟草》及《网师园唐诗笺注》等书。[2][3] 乾隆末年,园内已是一片荒芜,后被太仓富商瞿远村所购得,并大力增修,“叠石种木,布置得宜,增建亭宇,易旧为新”,俗称瞿园,或蘧园,现今网师园的景物建筑大多为瞿园时期的布局。
网师园是整个苏州园林中最小巧精致的,面积约为0.54公顷。其园林中目前最重要的特色是“夜花园”,也就是夜间传统音乐表演与园林艺术的结合。
网师园的结构由中轴的主园为主体,西边的内园提供紧凑部局的细腻,东边则是宅第可观赏建筑之美。在中轴的安排则以池水为重心,南方为宴乐之地,北方则为书房读册之地。这之中以西部的内园最广为游客喜爱,内园中有小屋名为殿春簃,是1979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介绍中国园林,在馆内提供室内布景建筑“明轩”时的重要参考。
有时网师园的“师”字又讹作“狮”字。
参考文献
相关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