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围子,原写为竹围仔,是台湾嘉义市西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中部略偏东,并向西北转北延伸至北部边界中央偏西地带。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后驿里不含东端尖角地带、福全里、竹围里不含北端尖角地带、保福里南半部、福安里不含西南端、北湖里南部、下埤里东大半部不含东部边界地带中间一小段。[1][2][3][4]
台湾日治初期,竹围子地区为一街庄(旧制街庄),称为“竹围仔庄”,隶属于嘉义西堡。该庄轮廓略呈西北—东南走向狭长形,其东北边最西侧一小段隔牛稠溪与牛稠溪庄为界,东北边中央大部分与北社尾庄为邻,东北边最东侧一小段与埤仔头庄为邻,东南与嘉义街为邻,西南边为车店庄、港仔坪庄、大溪厝庄,西北边为竹仔脚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设置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嘉义厅。[5]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2月15日,该庄编入“台斗坑区”,隶属于嘉义厅。[6]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整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仍隶属于嘉义厅。[7]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1月18日,各区管辖区域调整,该庄仍隶属于嘉义厅的“台斗坑区”。[8]
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竹围子”大字,隶属于台南州嘉义郡嘉义街(新制街庄)。[9]1930年(昭和五年)1月20日,嘉义街升格为州辖市嘉义市,本地区仍隶属之。[10]1932年(昭和七年)1月1日,嘉义市市区实施町名改正,本地区仍为大字。[11]
战后嘉义市改制为省辖市嘉义市,初设八区,町及大字亦改制为里。1946年(民国35年)8月,嘉义市将原有八区整并为四区(新东区、新南区、新西区、新北区),并将台南县之水上乡、太保乡划入且改制为区,合计六区,本地区隶属于新北区及新西区。[12]:3411950年(民国39年)10月25日,云、嘉、南分治,[12]:384同时裁撤省辖市嘉义市,六区改制为四镇(新东镇、新南镇、新西镇、新北镇)二乡(水上乡、太保乡),均改隶属于嘉义县。1951年(民国40年)10月25日,撤销新东、新南、新西、新北等四镇,合并组成县辖市嘉义市。[13]:105-1061982年(民国71年)7月1日,嘉义市再次升格为省辖市。[13]:1251990年(民国79年)10月6日,嘉义市划分为东、西二区,本地区隶属于西区。[13]:145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竹围仔、姜母藔、下埤仔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目前本地区东南部已发展成嘉义市区的一部分。
省道台1线又称“纵贯公路”,是台北至枫港的传统平面干道,经过本地区东南部接近边界地带。由该道路北行可前往嘉义县民雄乡、溪口乡东端、大林镇等地,南行可前往嘉义县水上乡、台南市后壁区、新营区、柳营区等地。[1][2][14]
县道159号是新港至番路的道路,经过本地区姜母寮聚落及东南半叶的西南侧。由该道路西行可前往太保市、新港乡、六脚乡北端,并止于省道台19线路口;东行可前往嘉义市市中心、番路乡,并止于县道159甲线路口。[1][2][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