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计划(英语:Corona Program)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科学技术总处和美国空军共同开发运营的一系列战略侦查卫星。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19年4月11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Fairchild_C-119J_Flying_Boxcar_recovers_CORONA_Capsule_1960_USAF_040314-O-9999R-001.jpg/640px-Fairchild_C-119J_Flying_Boxcar_recovers_CORONA_Capsule_1960_USAF_040314-O-9999R-001.jpg)
计划内容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6/Kh-4b_corona.jpg/640px-Kh-4b_corona.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2/Corona_spysat_camera_system.jpg/320px-Corona_spysat_camera_system.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7/CORONA_Recovery_System_Payload.png/170px-CORONA_Recovery_System_Payload.png)
自1959年6月起,该卫星主要以摄影的形式侦查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国境内的目标,该项目结束于1972年5月,145次发射,共从太空拍摄80万张照片,胶片面积达210万平方英尺。日冕计划的前十二次全部失败,1960年8月前,第十三次首次成功返回大气层被收回,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返回式卫星计划。第十四次携带摄像设备。日冕卫星拍摄完照片后,以返回舱的形式进入大气层, 在美国夏威夷海域被美国空军在空中拦截收回。日冕卫星为美国战略侦查带来革命性变化,被美国军方人士形容为“如同在黑屋子里打开手电筒”一般,对苏联的侦查极大地缓解了美国对苏联核武器威胁的担心。但是日冕卫星容易受到大气云层的干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并未派上用场,发现苏联导弹而是由U-2侦察机完成。后期,日冕计划逐渐被更为先进的策略卫星取代。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行政命令将该计划解密。[1]2005年,日冕计划主要设计开发人员获得美国工程类最高奖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
相关任务
-
1969年12月13日,荔枝角湾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