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会保障(英语:Social Security),指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障机制,可帮助公民面对某些社会风险的政策。如:失业、疾病、事故、衰老、死亡等,或是保障基本的生存资源如教育、医疗等情况。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互助、社会福利等内容。[1]现代社会保险由奥托·冯·俾斯麦于19世纪在德国创立。
此章节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2018年3月,由卫生福利部主导开始推动社会安全网计划。
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目前具体社保构成比例为:
以上是香港社会保障“四大支柱”[4]。
1978年西班牙宪法的第41条规定:“公共当局应保持公共社会保障的利益普及所有公民,保证足够的社会援助在情况必要时,特别是在失业之下援助和福利应当是免费的。“西班牙社会保障法目的是确保人们所最低生存的程度(即一个家庭没有收入下可以存活;以待家中有人找到下一个工作)避免突发状况使人失去生存权的法律。
施行细则中最重要的法源是,社会保障在西班牙是受敕令法第1条(1994年6月20日立法)修正案的保障。这条规则已经修改多次,所以它是一个更新的版本或数据库式的法条。
其中适用西班牙社福制度的给付对象,包括西班牙人和居住在西班牙外国人或者是居住在西班牙法律管辖区者,凡是以下身份:
都是突发状况失去上述身份后可以请领各种福利内容的给付对象,以上不管是不是西班牙国民都视同西班牙国民。
可以请领的社会保障金包括: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在一战以前只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早期曾被人提及,但是仍不具备完善的系统性,也没有被纳入任何实际性的长期计划。只有相对较少的国家拥有社会保险计划,这些计划的涵盖范围相当有限。[5]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1919~1924),国家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延伸到外籍劳工、农业劳动者以及提供失业和生育津贴。到了1920年代中期,国际劳工组织(ILO)加速推动社会保险政策,使全世界大部分的地区对于这个政策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生活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社会保险计划的效率,因此各地国家政府开始推动改革、立法创新。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工伤事故之外,疾病保险也被列为主要优先事项,然而大量新增的养老、医疗、住房和复健方面的需求需要相当大的公共支出,为了帮助各个国家解决此项问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劳工组织(ILO)推动了强制提拨的社会保险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球福利改革情势的重要时期,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使社会和经济生活发生根本改变,并且更加清楚地表达公平与民主的愿景。[6]此时,国际劳工组织(ILO)从社会保险的模式跳脱出来,转变成一种更加整合社会的概念-社会安全(social security)。社会安全措施的延伸可以提供基本收入给需要这种保障和综合性医疗保健的所有人。并且在1944年的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两项建议:收入安全建议书(the Income Security Recommendation)(编号67)和医疗保健建议书(the Medical Care Recommendation)(编号69),此举明确强调社会安全是全体公民的基本与普遍的权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保险和社会安全的基础得到整合,利用社会保险的强制提拨方式,进行社会安全的规划。而社会保险与社会安全不同的地方在于社会保险所涉及到的范围为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例如:工人可能会投保的范围为疾病、生育、失能、老年和失业等。社会安全则针对那些有需要提拨但不属于强制性社会保险的照顾范围的对象,例如受抚养的子女与具有需求的残疾失能人士,以及老年人与寡妇等,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救助。
后来,从“社会安全信条”的角度来看,国际劳工组织(ILO)社会安全专家之一的盖伊·佩林(Guy Perrin)认为这是“在全新的架构里”寻求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两者的调和,他期待国际劳工组织(ILO)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安全国际化的过程里,能够开创新局,扮演好新的角色。[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