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尾鹞(学名:Circus cyaneus),为鹰科鹞属的鸟类。多生活于沼泽以及牧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非洲。[2][3]
它会在冬季迁徙到更南方的地区。欧亚大陆的鸟类会移动到南欧和南方温带亚洲。在气候最温和的地区,如法国和大不列颠,白尾鹞全年都可能出现,但冬季高地大多无人居住。
1758年,英国博物学家乔治·爱德华兹在他的《自然史拾遗》(Gleanings of Natural History)第一卷中包括了一幅白尾鹞的插图和描述。他使用了英文名称“蓝鹰”。爱德华兹的手工上色蚀刻是基于一只在伦敦附近被射杀的鸟。[4] 1766年,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在更新他的Systema Naturae时,将白尾鹞与隼和鹰一起归入隼属(Falco)。林奈包含了一个简短的描述,创造了二名法Falco cyaneus,并引用了爱德华兹的作品。[5] 白尾鹞现在被归入由法国博物学家贝尔纳·热尔曼·德·拉塞佩德于1799年引入的鹞属(Circus)。[6][7] 属名Circus源自古希腊语kirkos,指的是因盘旋飞行而命名的猛禽(kirkos, "circle")。种小名cyaneus来自拉丁语,意为“深蓝色”。[8] 该物种是单型的:没有亚种被认可。[7]
白尾鹞身长41—52 cm(16—20英寸),翼展97—122 cm(38—48英寸)。[11][12][13] 它的外观类似其他鹞属鸟类,拥有明显的雄性和雌性羽色差异。两性在体重上也有差异,雄性重290至400 g(10至14 oz),平均350 g(12 oz),雌性重390至750 g(14至26 oz),平均530 g(19 oz)。[11][13] 在标准测量中,翅膀弦长32.8至40.6 cm(12.9至16.0英寸),尾羽长19.3至25.8 cm(7.6至10.2英寸),跗骨长7.1至8.9 cm(2.8至3.5英寸)。[13] 它的翅膀和尾巴相对较长。[13]
雄鸟背部主要为灰色,腹部为白色,除了上胸部与背部一样为灰色,尾底为白色;翅膀为灰色,翼尖为黑色。雌鸟背部为棕色,上尾覆羽为白色,因此雌鸟和相似的幼鸟常被称为“环尾”。它们的腹部为带有棕色条纹的褐色。[11] 幼鸟看起来像雌鸟,但有较少的横纹,次级飞羽为深棕色,腹部条纹较少。[14]
雌鸟在接收食物时会发出一种哨音piih-eh,而当受到惊扰时则发出chit-it-it-it-it-et-it的警告声。雄鸟的叫声为chek-chek-chek,在展示飞行中会发出更有弹性的chuk-uk-uk-uk。[12]
这种中等大小的猛禽繁殖于泥炭沼地、沼泽、草原、农田、湿地、草地、沼泽以及其他开阔地区。雄鸟的领地平均为2.6 km2(1.0 sq mi),但领地范围可以从1.7至150 km2(0.66至57.92 sq mi)不等。
这是少数已知实行多妻制的猛禽之一——一只雄鸟会与多只雌鸟交配。一个繁殖季中最多有五只雌鸟与一只雄鸟交配。在奥克尼群岛进行的一项补充喂养实验显示,多妻制的比例受到食物供应的影响;获得额外食物的雄鸟比那些没有额外食物的“对照”雄鸟拥有更多的繁殖雌鸟。[15]
巢筑于地面或泥土或植被堆上。巢由树枝组成,内部铺有草和树叶。雌鸟通常产下四至八颗(极少数2到10颗)白色鸟蛋。蛋的大小约为47 mm × 36 mm(1.9英寸 × 1.4英寸)。蛋由雌鸟孵化,孵化期为31到32天。在孵化期间,雌鸟待在巢中,而雄鸟狩猎并将食物带给她和小鸟。雄鸟会在小鸟孵化后帮助喂养,但通常不会长时间看护它们,时间通常不超过5分钟。[16] 雄鸟通常会将食物交给雌鸟,雌鸟再喂给幼鸟,雌鸟后期会自己捕食并将食物直接放入巢中让幼鸟自行进食。幼鸟在约36天大时会离巢,但雌鸟要到2岁,雄鸟要到3岁才达到繁殖年龄。
这是一种典型的鹞,它用呈浅V字形的长翅膀低空飞行捕食,紧紧地贴著下面的地形起伏。白尾鹞主要猎捕小型哺乳动物,就像大多数𫛭一样。它们的食物多达95%由小型哺乳动物组成。然而,它们也会定期猎捕鸟类,尤其是雄鸟。偏好的鸟类猎物包括开阔地的雀形目鸟类(例如麻雀、云雀、鹨),小型鹬鸻类,以及水禽和鸡形目幼鸟。偶尔会补充两栖动物(尤其是青蛙)、爬行动物和昆虫(尤其是直翅目)。[13] 当有蝙蝠出现时,该物种也会捕猎蝙蝠。[18] 有时会捕食较大的猎物,如兔子和成年的鸭子,鹞已知会将这些猎物淹死在水中。[13] 鹞通过在开阔地区低空飞行突然袭击猎物,通常在田野和高沼地上空滑翔时捕猎。[11] 鹞会在一个区域盘旋数次,倾听并寻找猎物。它们经常利用听觉来寻找猎物,因为它们作为日间活动的猛禽,拥有极佳的听觉,这是它们猫头鹰般脸盘的功能。[13] 这种鹞在滑翔于狩猎场时通常非常嘈杂。
有关白尾鹞寿命的信息很少。已知最长寿的白尾鹞寿命为16年零5个月。然而,成鸟通常不会活过8年。早期死亡主要源于掠食。掠食卵和雏鸟的掠食者包括浣熊、臭鼬、獾、狐狸、鸦属的鸦和乌鸦、狗和猫头鹰。雌雄亲鸟都会以警告声和利爪攻击潜在的掠食者。短耳鸮是该物种的天然竞争者,它们喜爱相同的猎物和栖地,并且拥有相似的广泛分布。有时,鹞和短耳鸮会互相骚扰,直到对方放下猎物,然后将其抢走,这种行为被称为偷盗寄生。通常,鹞是侵略者,从鸮那里抢夺猎物。[19]
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很广。虽然有证据表明其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该物种并未被认为接近IUCN红色名录中的种群数量下降标准(即十年或三代内下降超过30%)。因此,它被列为“无危”物种。[1] 然而,在英国和爱尔兰,白尾鹞的种群处于危急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栖地丧失和在松鸡沼泽上的非法捕杀。[20][21] 仅在英格兰,就有足够适合超过300对繁殖白尾鹞的栖地,但在2022年只有34个成功的巢穴。此外,许多幼鸟甚至无法活过第一年,更别说活到两岁时首次繁殖了。大多数英国的白尾鹞栖息在苏格兰,但即使在那里,它们的种群在2004年至2016年间下降了27%。
在欧洲某些地区,人们相信看到一只鹞停在房子上是三人将死的预兆。不像许多猛禽,白尾鹞历来被农民视为有益,因为它们吃掉了威胁鹌鹑蛋和破坏农作物的老鼠。鹞有时被称为“好鹰”,因为它们不像某些鹰那样对家禽构成威胁。[来源请求]
白尾鹞是一种生活在开阔栖地如石南荒原和大规模农业区的鸟类。然而,它们的大部分分布范围,特别是在爱尔兰和英国西部的部分地区,已经(并且仍在)被造林,主要种植来自北美的非本地冷杉(如北美云杉Picea sitchensis)。[22][23] 白尾鹞在商业林地的年轻阶段筑巢和觅食,直到树冠关闭(通常在9到12年之间),但在树丛和随后的生长阶段不会有太多利用,[24][25] 这些阶段通常占据了商业生长周期的2⁄3到3⁄4。当森林取代白尾鹞使用的栖地时,它们的整体栖地可用性会因此减少。[26] 然而,当造林发生在白尾鹞以前利用较少的地区时,从长远来看,这些地区的价值可能会增加。[27][28] 如果在森林中保持一个年龄阶段的马赛克结构,使年轻的、未封闭的森林区域始终可用,那么由森林主导的地区可能仍然适合白尾鹞生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