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希伯来语:יהודה/Yehûḏāh,阿拉伯语:يهودا,希腊语:Ἰουδαία,拉丁语:IVDAEA),中国大陆的出版经常依其英语发音音译作“朱迪亚”,是罗马帝国东部的一个行省,传统以来都是犹太人生活聚居的地方。第十海峡军团为当地的罗马驻军。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12月7日) |
犹太行省 Ivdæa Provincia Iudaea | |||||||||
---|---|---|---|---|---|---|---|---|---|
罗马帝国的行省 | |||||||||
6年—135年 | |||||||||
坐标:32°30′N 34°54′E | |||||||||
国家 | 罗马帝国 | ||||||||
首府 | 滨海凯撒利亚 | ||||||||
政府 | |||||||||
长官(41年之前) 检察官(44年之后) | |||||||||
• 6至9年 | Coponius | ||||||||
• 26至36年 | 彼拉多 | ||||||||
• 64至66年 | Gessius Florus | ||||||||
• 117年 | Lusius Quietus | ||||||||
• 130至132年 | Tineius Rufus | ||||||||
行省犹太人之王 | |||||||||
• 41至44年 | 希律·亚基帕一世 | ||||||||
• 48至93年/100年 | 希律·亚基帕二世 | ||||||||
立法机关 | 议会/犹太公会 | ||||||||
历史时期 | 古罗马元首制 | ||||||||
6年 | |||||||||
• 废除 | 135年 | ||||||||
| |||||||||
今属于 | 以色列 约旦 巴勒斯坦 | ||||||||
公元70年8月4日之前的犹太教发展阶段通称“第二圣殿犹太教”,从中形成了“他拿念”时期并导致早期基督教的出现。 |
据《圣经》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大卫占领了耶路撒冷,建立以色列王国。大卫王死后,其子所罗门即位。所罗门王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北为以色列地,南为犹太山地。公元前722年,亚述人消灭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太山地,将大批犹太人虏至巴比伦。公元前538年巴比伦被波斯消灭。之后波斯王居鲁士允许被虏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公元前281年,亚历山大大帝部将所建立的塞琉古帝国统治了耶路撒冷,推行希腊文化。公元前168年至前143年,马卡比大起义爆发,犹太人建立了独立的哈斯蒙尼王朝。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罗马共和国的格奈乌斯·庞培占领,哈斯蒙尼王朝灭亡,设犹太人国王作为傀儡,即大希律王的希律王朝。
大希律王死后罗马帝国将犹太地分为四个郡王统治,均为希律的后代:希律·安提帕斯、希律·阿基劳斯、希律·菲利普二世和希律的妹妹莎乐美一世。其中统治犹地亚核心地区的郡王希律·阿基劳斯被罗马皇帝屋大维罢免,他的领地变为罗马犹太行省,委任总督/长官管治,其余三位郡王:希律安提帕斯、希律菲利普和莎乐美一世的领地仍受犹太行省管治,因此三位分封王的存在是象征性。
公元前4年至公元1年,耶稣于犹太希律王国(大希律王时期)首府耶路撒冷伯利恒出生,《圣经》新约开始,记载的事件背景多为犹太行省和三位分封王领地等地方。罗马长官的地位及权力亦比由罗马皇帝指派的犹太地其余的三位分封王更高。公元33年,耶稣被时任罗马长官彼拉多判钉十字架。
公元39及41年,希律亚基帕一世重新获得整个犹太地,继大希律王后又一位王作为犹太人的王,直到他在44年死亡,由希律亚基帕二世继位,但只拥有加利利和先前希律菲利普的封地,犹太行省仍然存在。公元66年和132年,为了反抗罗马帝国统治,当地犹太人发起了犹太战争以及巴尔·科赫巴起义,但均遭到第十海峡军团的镇压,亚基帕二世逃往罗马城,希律王朝亦在此时终结。公元135年,罗马拆除耶路撒冷圣殿,并把所有犹太人驱逐出犹太行省,同时将该地重新命名为“巴勒斯坦”(Palestine),改置叙利亚巴勒斯坦行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