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
零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爆米花(香港称为爆谷,俗称玉米花)(英语:Popcorn),一种零食和小吃,是经过膨化的玉米粒,体积比原来的玉米粒增加了60倍,是剧场和电影院里的常见食品。与爆米花类似的食品还有大米花、小米花等。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历史
数千年前,爆米花于印加帝国首次被发现。它是玉米料理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在大萧条期间,爆米花因相对便宜,所以尽管其它业务不景气,爆米花业务却蓬勃发展,并成为了许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大部分玉米用于生产爆米花。[3][4]

爆米花的口味
根据网络调查,爆米花有不同的口味,如草莓爆米花、巧克力爆米花、奶酪爆米花等口味履获好评。[5]
玉米粒中含有水和油脂。与其它谷物不同,玉米粒的外皮坚硬又不透水汽,而内部的淀粉坚硬紧实[6]。油和水被加热气化,不透水汽的外皮包裹着,因此在内部形成了高压蒸汽,玉米粒中的淀粉开始胶化,软化,且可任意形变。当玉米内部压力持续增加到约930kPa[6],温度约180°C(356°F)时,玉米外皮因无法承受更高的压强而突然破裂,高压蒸汽和淀粉和蛋白质一起喷涌而出,形成充满气泡和泡沫状。这一爆破会使气体、淀粉和蛋白质快速冷却,淀粉和蛋白质形成的泡沫就会固定下来形成了很脆的爆米花[6]。
中国传统罐式爆米花机使用普通玉米、大米(成为爆米香)、黄豆等。当高温密闭的压力锅盖子突然打开,玉米粒内部高气压来不及释放,就炸破了。[7]
营养
无调味的爆米花富含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不含蔗糖和盐。然而为了增添爆米花的风味,有些食品制造商在爆米花中添加大量的香料、糖、油脂或其它调味料,以及其它食品添加剂来制造出符合消费者喜好的特殊口味,而爆米花的热量、脂肪等都来自于其添加物。
安全风险
爆米花和电影文化
爆米花不带水或汁,适合在戏院内享用,所以受到电影观众及电影院主的欢迎。[10] 因此,现代的电影院食品主要是爆米花[10]。 有说,“爆谷文化”即是“看电影文化”。
而由于爆米花较干,大多数人通常将其与饮料一并享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