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假名(日语:満州カナ),也称满洲语假名,是满洲国政府制定的一套以日文片假名拼写满洲语(即汉语官话)的方案。[1]:318
背景
满洲国自1935年起,在学校的《满语》、《历史》、《地理》、《理科》等满洲语(中文)教材中,引用外国人名、地名、国名以及专门用语时,直接使用日文假名音译,而报纸、杂志、书籍中也有一部分使用这种做法。日语的专有名词和日常用语也直接使用日语假名音译。[2]:10
制定
1938年,满洲国民生部设立了满语调查委员会以规范作为国家官方语言的“满洲语”的教学标准。此后满语调查委员会下设立了国语政策调查班、常用汉字选定班、音标文字研究班等。其中,音标文字的研究较为受重视,以图未来的文字改革。[1]:318此后满语调查委员会吸收了民间团体满洲国语研究会。满洲国政府组织结构调整后,变为文教部教学司编审部下辖的国语调查委员会。[3]:46
1940年,国语调查委员会发布了满洲假名(満州カナ)方案。国语调查委员会在1941年10月决定废止注音符号的使用。1943年,满洲假名的标准(《「満州カナ」趣意書並に解説書》和附表《満州カナ拼音表》)完成。此后,满洲国在继续使用汉字的前提下,要求以满洲假名作为辅助。[3]:49,50《「満州カナ」趣意書並に解説書》中如此介绍方案的用意:“满系”国民学校的教育中因“满字”的复杂而有相当大的教学困难。为此做了对于“满语”的表音文字的研究。参考近来中华民国的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和威妥玛拼音乃至日本的假名文字,各有长短,考虑到日满两国的关系,委员会着重研究了基于日文片假名的方案。其具体的好处如下:满洲国的满系学校也都有日语教育,已经有了日文假名的基础知识,便于学习;假名脱胎于汉字,而且如同汉字可以纵向、横向书写;假名是东亚古已有之的。满洲假名用于学校中的“满语”的汉字教育,并非替代、废止汉字所用。[1]:318,319
满洲假名除了国语调查委员会方案外,还有人提出过其他方案,例如曾彝进的《喀那注音定式》[1]:322、曾恪的《满洲国语音标全表》[4],下文不详述。
方案
满洲假名有以下特点。[1]:320
- 正如其名,满洲假名仅用于书写“满洲语”(即汉语官话);
- 满洲假名只使用既有的片假名,不使用平假名,也不专门创制新的假名符号;
- 所有的假名以同样尺寸书写,与当时日文正字法使用小号字表示促音、拗音的做法不同;
- 所有的音节的拼写最多使用4个假名。长音符“ー”也看作一个假名;
- 为了方便大众使用,不拘泥于学术理论上的规则。
满洲假名仅使用片假名,而以下的片假名不使用:ヒ、ヨ、ヱ、ヲ、ギ、ジ、ズ。
方案规则如下:[1]:320,321
- 满洲帝国:マヌ ヂオウ デイー グオ
- 奉天:フオン テイアヌ
- 这几天天气很冷:ヂオー ヂイー テイアヌ テイアヌ チイー ヘヌ ロン
使用
1941年在新京、延吉等地的学校、民众讲习所进行了实验教学。1942年又在新京、吉林、大屯等地的学校进行了实验教学。学生平均的成绩为65分,因而评估该方案将来应当能够普及使用。[1]:320
评价
日本学者之中也有人批评满洲假名。除了担心废除汉字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抗情绪,也在技术上指出了满洲假名的问题:汉语官话中相同声母、韵母的字在满洲假名中可能以不同假名书写;以原本表示日语清浊音的假名标记汉语的送气音、不送气音[注 2];汉语中某些音节以满洲假名书写时差别难以理解,例如佛(フオー)与否(フオウ)。有学者建议使用满洲假名以外的其他方案作为汉语的表音文字。[3]:50,51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