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港九独立大队,简称港九大队,直属于由中共南方局指挥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时期活跃于日占香港西贡半岛的中共游击队,以营救英属香港的外国人著称,除了外国战俘和商人,还带领了8名跳伞的美军飞虎队机师逃出日军追捕,令美军称道。
1941年12月,日军在偷袭美国珍珠港六小时后偷袭英属香港,香港保卫战爆发,英国和加拿大联军在三周后战败。期间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派遣武装入香港,即为港九大队前身,拾取被战败英军所摒弃的武器,建立基地。 1942年2月3日,以新界原居民为主的港九大队在西贡半岛正式成立。
港九大队设大队长和政委,大队长蔡国梁,政委陈达明,副大队长鲁风,政治部主任黄高阳,下则设政训室、交通站、军需处、医院、情报站、自卫队等。政训室由主任领导,下面有组织干事、宣传干事、民运干事、渔民干事、统战干事和国际干事等。港九大队初期设有长枪队和短枪队,壮大后为方便指挥,按地区分为西贡、沙头角、元朗、大屿山、市区、海上,共六个中队。
第三个和第五个分支在蔡国梁之下,被派遣到香港和九龙,由队长黄冠芳和副队长刘黑仔带领。1942年2月3日,以香港原居民为主的港九独立大队在新界西贡宣布成立,下属包括海上武装、城区地下武装六个中队和情报系统。 1942年4月,港九大队队员加强了对大屿山的控制,强化与澳门和广州的通信。1943年12月2日,“广东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为“东江纵队”,而港九大队仍是它下辖的一个分队。
1944年6月,蔡国梁与陈达明调走;鲁风任大队长,黄高阳任政委。
1942年7月中旬,港九大队派武装人员50余到大屿山,组建了大屿山中队。中队长刘春祥、政治指导员陈亮明、副中队长苏光,下辖第一、第二小队,小队长何国良、陈满。太平洋战争打到菲律宾后,1944年农历四月初八拂晓,驻港日军千余人对实际控制大屿山农村地区的港九大队大屿山中队合围扫荡。经过一周剔抉搜索,日军没有发现分散隐蔽的游击队,日军转入驻剿,断绝大屿山内外交通。
港九大队在拯救英国和外国人士上亦扮演了重要角色,共有20名英国人、54名印度人、8名美国人、3名丹麦人、2名挪威人、1名苏联人,以及1名菲律宾人获拯救,包括被囚的赖特上校等英军官兵及美军飞行员,此外亦有大批中国教育界、新闻界、文化界人士获救。另外,港九大队亦协助营救战俘,包括著名的赖廉士爵士、祈德尊爵士、王国栋教授和David Bosanquet。港九大队对盟军最重大的贡献,是抢救了8名因日军击落其飞机而跳伞到九龙的美国飞行员。当时为1944年2月11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飞行指挥员兼教官克尔(Donald W. Kern)中尉在轰炸启德机场时被日军击中,跳伞降落观音山,后得到游击队小交通员李石仔等救助才能逃出日军的搜捕。
香港政治评论员兼律师桑普批评指,港九大队“只集中力量打击国民党势力,根本无抗日意识”[1]。他同时认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只是扮演救伤、转移、营救战俘等角色,并无武装对抗日军,与英、加两国军人参与“香港保卫战”当中,与日军正面交锋,战略层次完全不同。他批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待英军撤退后取走英国军人枪械,建立地下组织在香港进行情报收集工作的行为。并指这成为了中共建政初期,香港地下党(新华社及港澳工委)领导人员的前身[2]。
有香港学者指,在西贡区传教的天主教神职人员成为港九大队针对对象[3][4],1942年内三位在区内工作的传教士黄子谦[5] 、郭景芸[6]、丁味略先后被人谋杀[7]。其中,根据天主教香港教区档案的纪录,其中神父郭景芸于1942年被港九大队俘虏并杀害[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