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有一整套完备的官僚体系,为了保证这套庞大的官僚机器正常运转,需有各项措施来保证系统的运作。《尚书·商书·伊训》就有“儆于有位”之说,《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崔骃、胡广写《百官箴》,后世因称官吏之戒为官箴。唐代的清官要数戴叔伦,人称“其治清明仁恕,多方略,故所之称最”。宋朝官员的薪俸是历代最优渥的,但一味强行实施增俸养廉,结果“吏部以有限之官,待无穷之吏,户部以有限之财,禄无用之人”[1]。封建官员中贪渎行为极为普遍,贪赃枉法现象比比皆是,“求一真正清廉之吏,几等于麟角凤毛。虽在上者日言惩贪,而实有不能苛求之势。”[2]
明代最著名清官是海瑞,“家居不忘时事,遇有当道咨询民瘼,及行政得失,必侃侃条陈,毫无讳忌,耻为面谀,罔及其私。”[3],以至有道学家攻击他作伪[4],死后仅余葛帏旧衣,赖同僚捐治葬具才得葬殓。著名清官轩倪“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秦弘“廉介绝俗,妻孥菜羹麦饭常不饱”。
何刚德在《春明梦录》中说:“从前京官,以翰林为最清苦。”于成龙在清代号称清官,老百姓都叫于成龙为“于青菜”。康熙二十年春,帝召见于成龙,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还有张鹏翮“居无一椽,食无半亩,敝衣布被,家计萧然……四壁空虚,一棺清冷,贫宦与老僧无异也”。陈瑸官至巡抚,“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康熙当着众大臣称他为“苦行老僧”。左都御史魏象枢上书说陆陇其是“天下第一清官”。汤斌也是有名的清官,三餐都吃豆腐,被人称为“豆腐汤”、“羊裘公”、“煮不出官味”。康熙第六次南巡时,一路访察清官,并下令各地督抚举荐清廉。江宁按察使张伯行随督抚大员入见时,康熙说:“到江南,即知尔为清官,今朕自保之,他日居官好,天下以朕为明主,否则笑朕不知人。”[5]。张伯行号称清官,自称“一丝一屑,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但康熙帝却嫌他“素性偏执,且短于才,封疆之寄不能胜任。”。
康熙曾说:“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康熙八年(1669年)监察御史赵璟指出:“臣以为俸禄不增,贪风不息,下情不达,廉吏难支。”[6]郭琇也是著名的清官,“治行为江南最”,居然也曾经与余国柱一起贪渎[7]。
雍正年间夔州知府程如丝被蔡珽誉为“四川第一清官”之美名[8]。雍正四年十一月,川陕总督岳钟琪却奏称程如丝因贩卖私盐,毙伤多人[9]。雍正却说:“多年来,曾在朕前密参的谤书有一箧之多,可朕从无理它”[10]。最后程如丝论死,蔡珽定为斩监候。
于敏中生前号称廉洁,但死后却发生家族财产纠纷,乾隆帝发现于敏中财产多达二千万两白银。最后于敏中的牌位被撤出贤良祠,以昭儆戒。
张岱在《夜航船》卷七仅能列出四十位清官[11]。明朝初期,朱元璋实行严刑峻法惩治腐败,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12],风气为之一变[13],但到了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承认他的惩贪法律“行之既久,犯者犹众”[14]。封建社会的清官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老残游记》曾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15]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