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称核研院、INET,俗称“200号”,是清华大学下属的最大研究实体。[1][2] 事实速览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类型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Institute of Nuclea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类型研究院地址 中国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建立日期1960年隶属清华大学院长张作义党委书记周羽常务副院长周羽网站http://www.inet.tsinghua.edu.cn关闭 历史 HTR-10高温气冷堆建设时工地 核研院实验楼能科楼 1958年,清华校长蒋南翔等人着手筹建原子能基地,初期取址后八家。 1958年,工程物理系开始设计游泳池式屏蔽试验反应堆。 1960年1月,清华大学原子能基地成立,地址位于虎峪村以南地区。 1960年3月5日,屏蔽试验反应堆开工,项目在校内基建编号为“200#”,因此至今核研院俗称“200号”。 1962年,更名清华大学试验化工厂(简称试化厂)。 1964年9月,经过三年大饥荒,清华师生建成屏蔽试验反应堆并一次成功实现临界启动。同时建成零功率反应堆。 1965年,热化学实验室建成。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研工作受到严重破坏,吕应中在狱中提出研究钍增殖堆核电站方案,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研究。 1979年3月,更名核能技术研究所(简称核能所)。 1990年11月10日,更名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称核研院)。 1981年~1989年,核研院提出并建立、成功临界启动了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NHR-5),为世界上第一座投入运行的“一体化自然循环壳式供热堆”。 1995年8月,批准兴建200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工业示范堆。 1992年~2003年,中国第一座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批准、兴建、临界、满功率并网发电。 2003年9月,更名为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保留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资质。 研究内容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 游泳池式屏蔽试验反应堆 5MW低温核供热反应堆(NHR-5) 高放废液分离 钴60集装箱检测系统 参考链接 [1]核研院简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3-26. [2]中国气候变化网: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