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炸弹又称深弹(英语:depth charge,日语:爆雷),是一种在反潜作战中攻击潜艇的武器,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外观多近似桶状,通常装有定深引信,在投入水中后下沉到一定深度会自动爆炸,制造震波与水压杀伤潜艇,即便没直接击中潜艇,其爆破的振动亦能损伤附近的船身或舰内的船员。深水炸弹可以由各种海上与空中载具投放,包括各种船舶、反潜机、直升机。深水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地使用,现在它的战术地位已慢慢地被舰艇、反潜机或反潜直升机搭载的鱼雷与反潜导弹取代。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7年9月26日) |
构造
用于引爆炸药,和一支针及弹簧连接。
连接弹簧及针,用于击穿雷管从而引爆炸药。
位于雷管及针中间,在未投入水中时是可以调校的,用于调校引爆深度。在水中时水压会把针往内压,弹簧便会收缩,最后针便会击穿雷管。
历史
深水炸弹开发始于英国,但是原先它并不是用于对抗潜舰,而是英国皇家海军鱼雷专校应海军上将杰立科之要求开发的“扫雷”工具,称为投掷水雷。在1914年,位于英国谢菲尔德的福生钢厂(Thomas Firth and Sons)开发出以水压变化作为启爆机制的液压启爆(hydrostatic pistol)机制,搭配此引信的Mark II深水炸弹重1,150磅(520公斤)、有效破坏区域100英尺(30.48米),深水炸弹由船尾施放,可在45英尺(13.71米)深度爆炸,虽然有效,但也可能毁损到投放深水炸弹的船只,因此皇家海军学院弗农号(英军的鱼雷与水雷作战研发与训练学校)赫伯特·泰勒进行改良研发。
第一款用于实战的深水炸弹称为“D型”,在1916年1月投入使用。D型深水炸弹为一个圆柱体结构,施放后下沉速度每秒2.1米,有两种规格:D型(重140公斤,装药130公斤),引爆深度12米,杀伤区域10米、D*型(重54公斤,装药50公斤),引爆深度24米,杀伤区域5米,[1]D型深水炸弹的内装炸药为TNT,但若物资不足的时候也有使用阿马托。[2]会有两种型号是为了因应施放舰艇的速度,避免船舰未能及时脱离爆破伤害区。[2][1]D型深水炸弹的首场实战是1916年3月22日Q船在爱尔兰凯里郡外海猎杀德意志帝国海军U-68号潜舰,德国是在1916年4月15日U-67与U-69号被猎杀失败后[1],于4月20日了解到深水炸弹此一发明。在1916年被深水炸弹击杀的德国潜舰还包括了UC-19、UB-29两艘。[1]
深水炸弹投入的初期因产量不足,[3]因此英军的反潜舰只能携带2颗D型深水炸弹,但是这数量随着量产启动后迅速增加,1917年6月可以拨发每艘4颗、1917年8月每艘6颗,至1918年可以为每艘船拨发30-50颗深水炸弹。[3]深水炸弹的使用量也从1917年初每个月100枚增加到300枚,[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6个月每个月平均使用1745枚。投射数量也反映在猎潜战果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一战中施放74,441枚深水炸弹、进行16,451次交战,击沉潜舰38艘、击伤140艘。[3]
由于船只需要携带更多的深水炸弹,影响到船只的重心配置与航行稳定性,部分反潜舰艇开始拆除对水面舰武器(如中口径炮、鱼雷管)去改装深水炸弹。此外英国也继续改良D型深水炸弹水压的引信,增加可用深度,改良后水压引信可在50英尺(15.24米)启动,后来改良至200英尺(60.96米),[2][4]这个数值至1918年协约国战胜时是300英尺(91.44米),由于引信的性能改良,让航速10节以下的船只也能安全地运用大威力深水炸弹,原本破坏力较弱的D*型深水炸弹也就停产。[4]
美国在1917年3月取得了D型深水炸弹的全套工程设计图,美国海军武备署得到设计图后进行了一些调整,并在美国申请专利,.[5]以避免被英国开发者收取专利使用费。[6][7]
深水炸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历练后,已经被证明了是一款稳定有效的反潜兵器,后续改良主要是在内部器艺层面的精进,设计概念则是没有重大改变。
美国在1943年研发出泪滴状外壳的Mark 9深水炸弹,内装炸药为200磅的铝末混合炸药,流线状的外型使它的下沉速度增加到每秒14.4英尺(4.4米),启爆深度最深可设定为600英尺(180米)。此型深水炸弹后精进至下沉速度每秒22.7英尺(6.9米),启爆深度1,000英尺(304.8米)。尽管深水炸弹的杀伤深度增加了,但是潜舰的潜航深度与灵敏性也有提升,如果不在潜舰15英尺内启爆,基本上很难对潜舰压力壳造成致命性的破坏。因此反潜作战时得投掷数以百计的深水炸弹才可能让敌方潜舰造成实质毁伤。像1945年4月盟军猎杀U-427号潜舰时,曾向她投掷了678枚深水炸弹,但最后该舰仍成功脱逃。
资料来源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