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光剪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消光剪影(英文:Counter-illumination)是一种主动式伪装的方法,这种伪装在萤火鱿和光蟾鱼属等海洋生物中以及军事原型机中都能产生,以使物体的亮度和波长与背景相匹配,来达到与背景融为一体的隐形效果。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在海中由下往上看时,生物体在明亮的水面上的阳光照射下显得较暗,它们可以通过在其朝下的表面上发出带有生物发光的萤光来伪装自己,从而降低其轮廓与背景的对比度,来避免被掠食者或猎物发现。光线可能是动物本身产生的,也可能是共生细菌如费氏弧菌产生的。
消光剪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广泛用于军事用途,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曾在加拿大漫射光迷彩计划的舰船和美国耶胡迪光计划的飞机中试用过。
海洋生物
军事原型
作为光学迷彩中的一种,消光剪影较少被用于军事目的上,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经在应用于船舰与飞机的伪装进行试验过。[1][2][3]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从1941年开始对漫射光迷彩进行试验,将可见光投射到船的侧面以融入带有微光的夜空。大约有60盏投光器被安装在船体周围以及船的上部结构(如舰桥和烟囱)上。平均而言,该系统可以使使船只在使用双筒望远镜观测时的可观测距离减少了25%,肉眼目视则可减少33%。该迷彩在晴朗无月的夜晚效果最好:在1942年1月的一个夜晚,拉姆斯号(HMS Largs)在使用消光剪影迷彩的状况下直到2,250码(2,060 m)的距离时才被观测到,而在平时则在5,250码(4,800 m)的距离即可发现,减少了57%的距离。[1][4]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