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于埃及和叙利亚的征战 或称 埃及战役(法语:Campagne d'Égypte,阿拉伯语:الحملة الفرنسية على مصر)指的是1798年至1801年期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远征奥斯曼帝国辖下的埃及的军事行动,后来战火烧至叙利亚。法国东方远征军由拿破仑率领,攻打当时属于奥斯曼帝国辖下的半独立政权埃及。法军占领埃及之后,继续向叙利亚省进攻,因而受到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联合进攻。此时后方传来消息,由于督政府贪污无能,民怨丛生,国内政局相当不稳,且第二次反法联盟也已重新组成,意大利北部与莱茵河战线同时告急,于是拿破仑只好结束远征,与数名随从秘密潜行回国,滞留在埃及的法军悉数向英军投降,最终不得不放弃埃及。
法国于埃及和叙利亚的征战 | |||||||
---|---|---|---|---|---|---|---|
法国大革命战争的一部分 | |||||||
从上至下、左至右为: 金字塔战役 尼罗河河口海战 开罗暴乱 第一次阿布基尔战役 第二次阿布基尔战役 亚历山大港战役 | |||||||
| |||||||
参战方 | |||||||
|
大不列颠王国 → 联合王国[1]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塞利姆三世 尤索夫帕夏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雅扎帕夏 阿都拉帕夏 穆斯塔法帕夏 (埃及)(被俘) 穆拉德贝伊 依卜拉欣贝伊 阿布达拉贝伊 海伊姆·法尔希 拉尔夫·阿伯康比 † 戈登·德拉蒙德 山姆·格拉汉 约翰·摩尔 乔治·拉姆齐 约翰·赫利·胡特秦逊 威廉·贝雷斯佛德 悉尼·史密斯 霍雷肖·纳尔逊 安东尼·德·菲利普 | |||||||
兵力 | |||||||
40,000+(陆军) 10,000(海军) |
奥斯曼帝国:220,000
|
背景
随着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告终,法兰西共和国的敌人仅剩英国,但在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面前,跨海入侵英国无疑是天方夜谭,拿破仑遂向督政府提出进攻埃及的计划,希望借此切断英国和印度的红海生命线,进而扩张向东方的势力,在塔列朗的积极游说下,督政府同意了这个方案,也希望拿破仑这个军事新星能够远离巴黎政治圈,以免威胁他们的地位。1798年,拿破仑被任命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5月上旬远征舰队开始在土伦港集结,远征军总兵力约为4万名陆军,与1万名水手,随行的有100余名学者。为了避开英国间谍的耳目,拿破仑制造要进攻英伦本土的假象,在正式出航前,目的地仍是最高机密。
由于法国驻奥地利使节贝尔纳多特险些酿成外交冲突,导致远征计划稍受耽搁,英国地中海舰队察觉到异样,赶忙前往拦截,双方一旦在海上遭遇,法军便有全军覆没的风险。由于英国海军司令纳尔逊并不知道拿破仑的目的地,只能在法国南部海域一带搜索。法国远征舰队共由13艘风帆战舰、14艘巡防舰、400余艘运输舰组成,于5月19日启航。沿着萨丁尼亚岛航行,期间英国海军在科西嘉外海遭遇风暴,许多轻型船只受损,不得不暂时休整,侦搜能力大幅减弱,因此与远征军舰队惊险擦身而过,纳尔逊眼看不见法军踪影,便改道向意大利西海岸一带搜索。
为了获取补给中继站,拿破仑仅用两日便攻占马耳他岛,瓦解了马耳他骑士团的统治。短暂休整后,拿破仑留下五千兵力驻防马耳他,远征舰队继续向东航行,再度与英国海军惊险地擦身而过,纳尔逊在亚历山大港外海未发现法军踪迹便向北航行,英国舰队刚离开,法国远征舰队便于7月1日抵达埃及外海。
攻占埃及
尽管海象状况不佳,拿破仑仍决定趁敌军未反应过来前登陆,他派遣的前锋部队顺利占领亚历山大港,埃及实际掌权者是马穆鲁克军阀穆拉德贝伊,他已经在开罗附近集结兵力,为了兵贵神速,拿破仑不顾将校们劝阻,选择冒险穿越沙漠,法军也因此落得兵疲马困的境地,法军在达曼胡尔休整数日,马穆鲁克前锋也进逼至附近,双方先是于舒卜拉希特展开小规模交战,穆拉德贝伊不敌,后撤至尼罗河畔的恩巴贝镇(Embabeh),双方遂展开决战。
拿破仑亲率2万余兵力抵达恩巴贝近郊,战场北面9英里处便是金字塔,为了鼓舞士气,拿破仑向将士们高喊道:“看哪! 40世纪前的历史正注视着你们!”[2]并以方阵战术击败了马穆鲁克骑兵冲锋,战后拿破仑将这场会战命名为金字塔战役。随后派遣德赛追击穆拉德贝伊残部,德赛不负众望,取得西德曼战役的胜利,肃清残余反抗并攻占了上埃及。拿破仑以胜利者之姿进入开罗,为了拢络当地民心,拿破仑进行了各种现代化建设并修建清真寺,尽管如此,埃及百姓仍视法国为入侵者,不久城市爆发大规模暴乱,拿破仑下令镇压开罗暴乱,才得以暂时稳住局势。
惨败尼罗河
拿破仑进入开罗仅过数日,便传来远征舰队遭歼灭的噩耗。远征舰队为了避开英国海军,法国海军司令弗朗索瓦·布鲁伊选择保守的作法,将舰队停靠在阿布基尔湾,右舷以陆地作为掩护。1798年8月1日,原先在地中海沿岸搜索的英国海军终于发现法军舰队,纳尔逊使用穿插战术,将湾内的法军船舰逐步分割并歼灭,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法国共有13艘战舰被击沉或俘获,司令布鲁伊亦随同旗舰东方号爆炸沉没而阵亡,法国海军副司令皮埃尔·维尔纳夫只能带着剩余4艘战舰逃离战场。
失去舰队的补给,拿破仑与3万余名士兵等同被困在埃及,听闻法国远征军受挫消息,英国与俄国、奥地利等国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为了将法军赶出埃及省,奥斯曼帝国亦加入了反法同盟。拿破仑并不打算坐以待毙,他选择主动出击,先一步攻击黎凡特地区。
叙利亚苦战
为了迫使奥斯曼土耳其谈判,拿破仑决定先发制人出兵叙利亚省,以攻克地中海沿岸的据点为首要目标。然而拿破仑留守埃及各地的部队后,能投入的兵力显得捉襟见肘,仅有1万余人能用来作战。拿破仑先以雅法城为目标,在3月3日至7日的雅法围城战中,顺利拿下这座小城,由于开战前土耳其人杀了拿破仑派出劝降的使者,使者的头颅被长枪挑起挂在城楼,使法军大为愤慨,城破后拿破仑下令处决3000至4000名土耳其战俘,而这也被视为拿破仑人生中的污点之一。
围攻雅法期间,法军爆发瘟疫,许多将士病倒,为了鼓舞士气,拿破仑不顾传染风险甚至亲自前往战地医院探病。拿破仑下一步原想攻打耶路撒冷城,但考量到城池坚固,己方火炮数量有限,城中亦有大量基督徒,因此改变计划向北面的阿卡城进攻。
阿卡城由总督雅扎帕夏防守,阿卡城是自十字军运动以来的海岸要塞,位置易守难攻,城墙经过多次加固相当厚实,守军有着6,000名兵力,其中包括数百名精锐新军。海面上更有由悉尼·史密斯率领的英国海军提供支援。由于法军火炮数量不足,法军对阿卡城碉堡的攻势未能成功,祸不单行的是,拿破仑经由海路运输的不少攻城火炮被英国海军截获,并转交到阿卡守军手上,法军后方的补给线也存在被英国海军随时截断的风险。
围攻阿卡城近一个月,土耳其苏丹向叙利亚省增援的部队开始在大马士革集结。法军在缪拉带领下先击败了其中一股敌军, 然而让·克莱贝尔将军为了追击南翼的敌人而孤军深入,在塔沃尔山附近迷失方向,而遭敌军骑兵包围,克莱贝尔仅能下令部队围成方阵坚守,拿破仑闻讯,亲率部队支援,在塔沃尔山战役中成功将克莱贝尔部解救出来。暂时击退土耳其援军后,拿破仑重新将重心放在攻打阿卡城上,期间阿卡守军从海上运抵2,000援军,史密斯也派出800名海军陆战队助阵,英军甚至伪造拿破仑写给督政府的信件以打击法军士气。史密斯派出拿破仑巴黎军校时期的老同学兼死对头安东尼·德·菲利普向其传话:“第二次反法同盟已缔结,法国本土局势岌岌可危”,希望拿破仑知难而退。此举确实让拿破仑颇为动摇,但其间法国增援的火炮运抵,他决定再对阿卡城发起进攻,4月25日一处城墙终于被打出缺口,然而守军凭借城内新构筑的堡垒、壕沟击退了法军的攻势,旷日持久的战斗加上疫情蔓延,拿破仑最终于5月21日撤离,法军付出了近3,000人伤亡的代价,这场历时两个月的阿卡围城战以失败告终。拿破仑留下部分防守地中海沿岸据点的守军,将剩余的部队带回埃及。
战役尾声
拿破仑进攻叙利亚迫使奥斯曼土耳其谈判的战略意图未能成功,拿破仑于1799年6月便开始作回国的准备,命人准备返国用船只,此时土耳其与英国联军准备登陆阿布基尔湾,试图反攻埃及。由穆斯塔法帕夏 (埃及)率领的土耳其军在悉尼·史密斯率领的英国舰队掩护下,在海岸边登陆后构筑桥头堡,准备给予法军痛击。拿破仑派遣缪拉率领骑兵与骑炮兵迂回到土耳其军的防线后方,拉纳则率领步兵从正面攻击土耳其军防线,土耳其军不敌纷纷溃散,穆斯塔法帕夏 (埃及)试图挽回局势,亲率骑兵出战,但被缪拉砍于马下而被俘,剩余的土耳其军便纷纷投降。这场第一次阿布基尔战役以法军的胜利告终。
悉尼·史密斯再度向拿破仑传话告知欧洲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战场现状,拿破仑心想与其待在埃及,不如回国建功才能平步青云。1799年8月拿破仑随亲信搭上返国的船只,史密斯认为没有拿破仑的东方远征军,被打败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题默许拿破仑搭乘船只离开,未率舰队追击。拿破仑在返国前,为了安抚军心,在信中称自己是返国请求增援,将总司令职位转交给让·克莱贝尔,克莱贝尔对于要收拾烂摊子颇为不满,但他仍尽责地接下任务,直到隔年他在开罗被一名伊斯兰教法学生刺杀。东方远征军顿时群龙无首,在1801年的第二次阿布基尔战役、亚历山大港战役(1801)接连被英军击败,同年6月开罗失守,新任指挥官雅克·梅努率部向英军投降。
隔年法国执政府与奥斯曼土耳其签订巴黎和约正式结束敌对关系,法国的埃及远征至此告终。
文化意义
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后来在远征埃及时,法军探险队曾深入金字塔内,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开启日后考古学对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文化意义贡献重大。
1809至1822年,法国政府出资出版了在远征期间收集的各种文物和当地风土人情的资料,名为《埃及记述》,这成为了现代埃及学的滥觞。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