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海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阴海战,又称江阴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部分,发生于江苏省江阴附近的长江江面。海战从1937年8月16日开始,至同年12月2日国民革命军失守江阴后结束。该次海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1]。经此战中华民国海军失去全部主力舰只[2]。
详情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阻止日本海军沿长江西进首都南京,海军部长陈绍宽决定在江阴长江江面建立堵塞线,并调集大部分军舰驶入长江。7月27日,行政院简任秘书黄濬泄露国府情报予日军。日本海军战舰先期退出长江。
8月12日,宁海号轻巡洋舰、平海号轻巡洋舰及逸仙号轻巡洋舰、应瑞号巡洋舰等驶向指定位置[3]。另有20艘商船和通济、大同等8艘旧舰艇以及海圻号等4艘旧巡洋舰在长江江中灌水自沉阻绝长江航道,另有3艘商船,8艘趸船以及装满石子的185只木帆船填补堵塞线豁口[4]。
8月16日开始,日本战机开始空袭江阴江面。8月22日,一架日军战机被平海号轻巡洋舰击落。这是抗日战争中华民国海军击落的第一架日军战机[3]。
9月下旬,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和战斗人员10万人进攻江阴。9月22日和23日,日本出动80架以上飞机轰炸平海号轻巡洋舰,70架次飞机轰炸宁海号轻巡洋舰。后宁海号和平海号均被日军击沉。此外逸仙、建康、楚有、青天、邀日、江元、仁胜、崇宁等中华民国海军军舰陆续被击沉[4]。而日军方面,出云号装甲巡洋舰受创,30多架战机遭到中华民国方面击落[2]。
11月25日,日本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下令准备突破江阴堵塞线[5]。
12月1日,日本大本营发布中国方面舰队应与大日本帝国陆军协力攻略南京的大海令。同日,日本海军舰队陆续集结到浒浦口及江阴东北江面。12月2日,日本海军舰队开始江阴下游江面的扫海作业。12月3日凌晨,大日本帝国陆军攻占除巫山外江阴要塞各炮台。12月4日至6日,大日本帝国海军派出联合陆战队登陆江阴要塞附近江岸,并占领长山[5]。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