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科慕公司制冷剂商标名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氟利昂(英语:Freon、/ˈfriː.ɒn/、FREE-on,亦称氯氟烃、氟氯烷[1])是由科慕公司生产之数种卤碳产品的注册商标。这些物质通常是稳定、不可燃、中度毒性的气体或液体,常作为冷媒或气溶胶推喷剂使用。早期的氟利昂因含有氯氟烃(CFCs)容易造成臭氧层空洞(如二氟一氯甲烷),目前改良的冷媒已将氯成分用氟取代,以减轻氯对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并非所有制冷剂都被叫做氟利昂,只有科慕公司制造的R-12、R-13B1、R-22、R-502、R-503才被标记于氟利昂。
目前“氟利昂”已成为是一种常见的术语,通常泛指任何碳氟化合物制冷剂。
氯氟烃最早由比利时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斯瓦特于1890年代合成出来。由于早期制冷剂普遍使用氨这种材料,但这种物质较危险,通用汽车因此在1920年代晚期时找来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富兰克林·凯特灵,并组成一小组试图寻找替代品;这一小组后来由托马斯·米基利领导。[2]1928年,研究小组改良了氯氟烃合成,并证明此物质当作制冷剂的有效性、稳定性、无毒性。凯特灵的专利后来以气体方式用于冷藏设备上,而最先用于此专利的为通用汽车子公司富及第。[3]
1930年,通用汽车与杜邦合作,共同开发致冷剂以便生产氟利昂,后来成功开发出二氟二氯甲烷,该材料编号为氟利昂-12、R-12、CFC-12。[4]R后方的数字代表杜邦开发的制冷剂等级数,用于系统性识别单一卤代烃,以及卤代烃以外的其他制冷剂。然而在发现氟利昂容易造成臭氧层空洞后,大多数国家已于1987年8月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5]随后,氢氟碳化合物(HFCs)开始取代氟氯碳化物,然而研究显示氢氟碳化合物为超温室效应气体,在京都议定书时受到严格使用限制。[6]目前氟利昂已全面禁止使用于气体喷雾罐内,但迄今为止,仍没有发现任何无毒又不易燃的卤化碳物质代替氟利昂用于冷媒。
氯氟烃与氢氟碳化合物为无色、易挥发、有毒的液体或气体,并带有些微地醚的气味。若过度暴露于11%浓度以上,可能会导致眩晕、专注力下降、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或心律失常。若在密闭空间中,其挥发后气体可能会引起窒息。[7]虽然氟利昂本身不易燃,但在燃烧后会产生包括剧毒的氢氟酸及相关化合物。[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