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维聪(1492年—1560年?[1]),字达甫,号方城。北直隶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城内人,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学者。正德十四年(1519年)顺天乡试解元,次年会试联捷,正德十六年(1520年)殿试登第一甲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嘉靖初年“大礼议”期间,杨维聪等随杨慎力争大礼,反对世宗,遭到廷杖。此后被外放为官,在山西、山东任职多年,累官山东布政使。嘉靖十七年(1538年)调南京光禄寺卿,翌年调太仆寺卿,两年后致仕。身后入祀固安乡贤祠。
杨维聪是固安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固安城内曾建有“状元及第”等牌坊。其著作有诗文数篇传世,并辑《性理诸家解》三十四卷。家族文风鼎盛,父杨和中举人,兄杨维杰为榜眼,子孙亦多有科名。
生平
杨维聪生于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十一月初六日,其父杨和是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举人,官至国子监学正、代王府左长史,平生不务积蓄,唯严于教子。杨维聪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二月会试联捷第十名贡士。礼部按例请殿试,然武宗南巡未归,阁老杨廷和认为“临轩策问,必天子亲御”,因此殿试未能举行。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无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侄朱厚熜以旁支小宗入嗣大统,即皇帝位,是为世宗。至五月十五日,世宗方在西角门赐策问贡士。次日放榜,维聪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2][3][4],授翰林院修撰[5]。
嘉靖二年(1523年),维聪充任会试同考官,迁右春坊右中允。嘉靖三年(1524年),世宗坚持为亲生父母上尊号,群臣反对,“大礼议”愈演愈烈。张璁、方献夫因逢迎世宗心意而被提拔为学士,维聪及同官舒芬等羞与同列,上书乞求罢归,不允。
七月十二日,世宗诏谕礼部,十六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七月十五日,杨廷和之子,状元杨慎等召集群臣抗争,杨慎道:“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不久,杨慎率众拜伏于左顺门哭争,舒芬、杨维聪等即在其中。世宗派太监遣散,众人坚持不退。世宗令将为首者八人逮捕入狱。杨慎、王元正于是撼门大哭,群臣哭声震天,世宗大怒,下令严惩,众人或被下狱、或遭廷杖、罚俸。维聪官居六品,未能免于廷杖,之后被外放任职[5][6][7][8][9]。
嘉靖六年(1527年),杨维聪出任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嘉靖九年(1530年),改河南提督学校。嘉靖十二年(1533年),升山东布政使司参政。嘉靖十三年(1534年),升任山西右布政使,次年转山东左布政使。嘉靖十七年(1538年),授南京光禄寺卿。翌年改太仆寺卿。[5]
杨维聪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致仕,数年后卒于家。崇祀固安乡贤祠。清及民国《固安县志》皆有传。[5]
著作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皇明正德辛巳科殿试封策
杨维聪善属文,其在正德辛巳科之廷对名篇流传至今。嘉靖十二年(1533年),《山东通志》修成,时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的维聪为之作序。[10] 同年九月,杨维聪行至分守地登州府的蓬莱县,遇户部谪守此地的教谕张鹏,维聪协助其增修县学,并作《蓬莱县儒学记》。[11] 嘉靖十五年(1536年),维聪过曲阜阙里拜谒先师庙,留下碑刻数通。[12]
维聪工诗,民国《固安县志》录其七律一首:[13]
- 《题尊经阁》
- 邑庠尊经阁,故仁王佛阁也。学佛者居之。后有石塔。赵子昂所书正德初太康刘公湜来宰是邑,逐僧毁塔,改为尊经阁,人多称之。然释固异端,犹有知以禅律为事者。吾儒为圣人之徒,若但役志科目,而不知从事于身心之学,则五谷不熟不如荑稗矣。请为诸英俊勉之。
- 阿阁三重书百编,青衿白首此钻研。
- 两河槛外清兼浊,阡陌宫前断复连。
- 北阙晴云常五色,西山瑞霭亘千年。
- 归儒逃墨思曩迹,入室升堂俟后贤。
另有关于泰山封禅之七律一首:[14]
- 《登封台》
- 封禅当年侈数君,升中曾此事弥文。
- 金泥閟久明禋玉,石检栖余清昼云。
- 紫气漫传宫阙现,白毫争见老翁耘。
- 二仪高厚如何报,遥望长安空夕曛。
- 《孝泉》
- 一派流芳润,千年永孝思。
- 泉源应有本,天地更无私。
- 仙驾青鸾迥,遗宫碧藓滋。
- 时闻精爽发,萧萧动灵飔。
曾辑《性理诸家解》三十四卷。
遗迹
固安城内曾建有解元坊、翰林坊、状元及第坊。其中状元及第坊在城内北大街路西,至民国时尚存[16]。其墓在固安县城东北大孙郭村,民国时尚有碑刻数通[17][18]。
家族
固安杨氏诗书传家,重视教化,自杨和起,后人多有科名。杨维聪是固安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其兄杨维杰,嘉靖五年(1526年)中式丙戌科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兄弟均列鼎甲,一时为科场佳话,在北方读书人中尤为罕见。三弟杨维诚则考中举人。
维聪子文祈,字永叔,号鉴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举人[19]。维杰子文祯,嘉靖十年(1531年)贡生,任直隶南和县训导,升顺德府教授;维杰子文禄,隆庆四年贡生。
文禄子采学,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举人。[20]
佚事
明焦竑《玉堂丛语》记载,正德年间,固安县偶发洪水,崩岸断桥,岸边出现石碑一通,上有“桥崩天子过,碑出状元来”十个字。当年,武宗南巡,经过县境,次年杨维聪状元及第。[21]
传说文徵明被召入翰林院,因为不是科举正途出身而为状元姚涞、杨维聪所羞辱。二人放言:“我衙门不是画院,乃客画匠处此。”唯有黄佐、陈沂、马汝骥与文徵明酬唱甚欢,并说二人“只会中状元,更无余物。”[22]
相关文学
注释
参考书目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