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卡瓦主战坦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梅卡瓦主战坦克(英语:Merkava,希伯来语:מֶרְכָּבָה,罗马化:Merkavah,中文又译作驰车式,意译为古代的马战车)是以色列国防军目前的主战坦克之一。
梅卡瓦 מרכבה | |
---|---|
原产地 | 以色列 |
服役期间 | 1979年 |
使用方 | 以色列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MANTAK 和 IDF Ordnance |
生产商 | MANTAK |
单位成本 | 450万美元(2014) |
制造数量 | Mark I:250台 Mark II:580台 Mark III:780台 Mark IV:360台(预计将增产到660[1]) |
基本规格 (Mek) | |
重量 | 65吨 |
长度 | 9.04米(连炮管) |
宽度 | 3.72米 |
高度 | 2.66米 |
载员 | 4车员+6步兵 |
装甲 | 复合装甲 |
主武器 | MG253 120毫米滑膛炮 |
副武器 | 60毫米迫击炮X1, 7.62毫米机枪X2, 12.7毫米机枪X1 |
发动机 | 特利丹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1,500匹 |
功率/重量 | 23.08匹/吨 |
悬挂 | 扭力杆,减震簧 |
作战范围 | 500公里 |
速度 | 64公里/小时 |
以色列自1947年建国后主要依赖美国援助的旧式坦克作战,二次大战的雪曼坦克在六日战争仍是以色列陆军的主要装备,叙利亚及埃及则已经装备T-55及T-62,面对世代差距,以色列一直寻求购买最新式的坦克,在1966年曾与英国商讨引入酋长式坦克,但后来因为阿拉伯国家向英国施压而告吹。[2] 1970年8月以色列当时的财政部长沙皮尔主持召开了由国防部长、国防军总司令、国防军总参谋长以及国防部、财政部的其他相关人士共同参加的会议,决定自主研制国内第一种主战坦克-“梅卡瓦”。车体因采用前置引擎设计,所以车体后方有广阔空间,可根据需要更改用途。如安装2付弹药架装载48枚105毫米(MK1/2)或40枚120毫米(MK3/4)弹药,或安装2付长条椅搭载5-6名步兵,或安装2付担架再在过道摆放1付担架运载3名伤兵,使其兼有步兵战车的功能,但拆除弹药架搭载步兵或伤员后,坦克只有存于炮塔各处的5-10枚炮弹可用。[3]
梅卡瓦主战坦克由以色列·塔尔(希伯来语:ישראל טל,拉丁化:Israel Tal)少校提出和主持设计。根据他在前线作战的经验,梅卡瓦主战坦克MK I至MK IV的各次改进,都特以针对中东诸国步兵或二流装甲部队贫弱的火力,加上以色列较少的人口,而以提高防护能力为优先考虑,将车组成员的保护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在火力、机动力和防御力三者的平衡中,选择优先增强防御力,虽然其防护能力面对世界一流反坦克武器和装甲车辆时仍显不足。
采用发动机前置于车体作为附加护盾(瑞典的S型坦克也采用类似的设计)。在MK I的引擎前有两层钢装甲,在内外两层中则有燃油缓冲剂。MK III以后则改为中空间隔复合装甲。空气由左流入发动机,再由右排出。
由于梅卡瓦主战坦克是以以军多年战争中,血的教训下而作研制的产品。因此应用了大量从作战获得的经验设计该坦克。例如,在悬挂系统,以螺旋弹簧平衡悬挂系统顶替各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流行的高强度扭杆独立悬挂系统和气液悬挂系统。因此可以见到梅卡瓦主战坦克履带比较阔,但却可以在战争中数小时内快速更换,省去数周的维修时间。当然部分原因是以色列无力生产高强度扭力杆悬挂系统和液压悬挂系统。到了MK III则改为簧杆独立悬挂系统。此外坦克第4个较大托轮可以独立使用,使战争中受损依然可以紧急撤离战场。梅卡瓦具有优秀的防护外型,例如其独特的炮塔外观,具有不到20度水平倾角的首上装甲,与RPG-7的弹头外壳锥角接近,使得从水平方向射来的RPG-7的引信有一定概率撞不上其装甲。
梅卡瓦坦克在设计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动力舱前置,采用双缘大直径负重轮(780MM/760MM);发动机纵置变速箱横置的动力系统布局。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车体正面被弹面积大、火线高度过高(达到2.16米)、正面红外特征显著、重心靠前、主动轮前置导致履带效率下降等。受到首上装甲的影响,前置动力系统换装要进行6次吊装作业。梅卡瓦1、2、3型坦克采用AVDS-1790系列风冷发动机,冷却风扇布置在发动机上部,并在右前侧裙板上缘有明显的格子栅排散热/排烟窗口,造成右半侧首上装甲有一个鼓包凸起。梅卡瓦4型采用了GD-883型液冷发动机,散热器布置灵活,使得梅卡瓦4型的首上装甲成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并且敷设了复合装甲模块。车体前部装甲构件是多层间隙复合装甲,在间隙内盛放燃油。
梅卡瓦坦克除了待发弹以外将其他主炮弹药全部集中安置于车尾的多用途舱,降低了弹药被正面直接命中概率,但却有被RPG-7从侧后命中引爆的事件。弹药舱布置在车体尾部,可直接通过车尾舱门补充弹药。梅卡瓦坦克1、2型使用105毫米线膛炮,待发弹6发,立姿放置于炮塔吊篮侧壁,强调缩小炮塔的正面被弹面积,炮塔内不储存主炮弹药,而将弹药集中置于车体尾部。梅卡瓦3型使用120毫米滑膛炮,5发待发弹弹头向前水平放置在炮塔吊篮底部左前方,金属框架皮革外壳的人力旋转弹鼓内,位于驾驶员背后,炮塔左后炮手的脚下,炮塔右前装填手的左边。梅卡瓦4型使用120毫米滑膛炮,配备了双通道旋转式供弹机,10发待发弹分置于供弹机的2个5发弹鼓内,位于炮塔尾部隔离吊舱,电动选弹,仍需人力装填,较3型装填手与炮手交换了位置以便操作。炮塔尾仓配有由应力断裂螺栓固定的泄压板。梅卡瓦3、4型的主弹药舱与1、2型相同,仍位于车体尾部。本车主炮也可以发射拉哈特反坦克导弹,射程超过8公里。
梅卡瓦根据与中东各国作战特点而特别设计,所以在各方面与苏美等国主战坦克有很大不同。在早期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使用M60面对中东国家的装甲部队进攻通常作为固定炮台使用。因中东国家缺乏高科技的空中力量,又战术保守通常正面硬闯,所以应对M60正面防护的欠缺,梅卡瓦从设计时即强调正面和前侧面的防护,不需要太强的机动力和火力。作为初始设计即逾60吨的重型坦克,早期Mark I动力设计仅900马力,另负重轮采用外露易受损的普通螺旋弹簧悬挂,并将引擎作为可以牺牲的部分前置作附加护盾;且自Mark I至Mark III驾驶室右前方均有一隆起的引擎室,这也严重影响了驾驶员的右方视界,直至Mark IV重新设计了车体,加高车身提高驾驶座,驾驶室与引擎室外表面平齐后才略有改善。因此梅卡瓦从I起至IV均为驾驶员和车长设置了车内闭路电视系统,作为对光学系统盲区的补充,并为炮塔右后方的车长增设了一套电传驾驶系统,在必要时可优先从驾驶员手中取得操作权,直接驾驶梅卡瓦行驶。又将主要的复合装甲配置于车体前方和前侧面,以及炮塔正面和侧面,前方防护极大加强,而相对同级主战坦克,梅卡瓦的尾舱门和后方装甲设计却类似一般装甲车,有被RPG从后方击中右后弹药舱而殉爆炸毁车身炸飞炮塔的战例。同时因中东国家也缺乏现代主战坦克,梅卡瓦采用了以Rh120为基础自行设计的 120mm滑膛火炮,火炮体积、弹药、威力较北约多国采用的Rh120均小,直至Mark IV才可应急通用Rh120的弹药,节省下的空间和承载力用于搭载步兵。从Mark I至Mark III,弹药均散布于炮塔和车尾弹药舱内,直至重新设计的Mark IV才有了有泄压口和隔离门的独立10发电动旋转主弹仓。当需要满载弹药时,大部分弹药于车体后部可拆卸的简易固定弹仓,以每6枚105毫米(MK1/2)或每1枚120毫米(MK3/4)炮弹一个皮制耐火防护套存于车体后部,与乘员同处一室,且与各国主战坦克的车体固定弹仓雷同,只有在炮塔处于恰当位置时(指向前方的一定角度内)才能开启;设置了固定弹仓时无法搭载步兵,搭载步兵或救护担架只有在拆除简易车体固定弹仓,仅存6(MK1/2)-5(MK3)-10(MK4)枚存于炮塔的弹药才有可能。自Mark I至Mark III升级中车体均未作改动,至Mark IV为适应功率及体积均提升的引擎,将原车体的引擎室切割去除,更换新设计的车体前端,顺带提高了驾驶座。
1982年,180辆梅卡瓦MK I在第五次中东战争首次出战,战后开始被改进,包括60毫米迫击炮改为遥控击发、解决主炮在击发时可能卡住炮塔问题、加装装甲网以提早引爆敌人反坦克导弹和火箭推进榴弹、改良装甲以提高战场存活能力。MK I生产持续至1983年。另外经常有说法称它击毁T-72[4]而有俄国人声称T-72对它战损比占优[5],但又有说法称它们没有碰过面[6],按这种说法,在坦克对战中曾击毁梅卡瓦的是T-62,而击毁T-72的是马加奇坦克并且T-72的最大一次损失战斗是被以军反坦克导弹伏击。[7]总结而言它证明了面对AT-3导弹和RPG-7的防护是很有效的,相对以军的上一代百夫长坦克是一大进步。[8]
2006年以黎冲突中虽有五十辆梅卡瓦在大量IED(土制炸弹)和穿透力一流的RPG-29、AT-13“萨克斯号-2”及9M133“短号”反坦克导弹打击下被击中(真主党共发射了一千多枚反坦克导弹[9][9]),但有8辆当时仍能执行任务,只有24辆击穿装甲而退出战场,绝大部分后来修复。其中有两辆IV型因IED和短号导弹永久损失,而且有一辆IV型开到IED上但由于V形车底只死亡一名乘员,其余六名乘员和步兵免于死亡,共计五辆永久损失。所有阵亡坦克乘员中,23人有18人是五辆永损车中的。
战后以军方称梅卡瓦表现令人满意,有观察家也认为尽管该车暴露出一些缺点,但整体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10]。目前,尚无证据能证明此战中有一辆梅卡瓦是正面击毁的。但在2023年的巴以冲突中,有多台梅卡瓦坦克被哈马斯击毁或缴获。[11]
梅卡瓦MK I | |||
---|---|---|---|
1979年,第一台梅卡瓦主战坦克交付以色列国防军,型号为梅卡瓦MK I。全重达63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也是当时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主战坦克,其后大量生产,MK I装有由美国引进的105毫米M68线膛炮(美国取得英国皇家兵工厂授权的版本)、900匹柴油引擎(比重14匹/吨)、两把7.62毫米机枪,一门可收进车壳内的60毫米迫击炮。 | 105毫米M68线膛炮 两把7.62毫米机枪 60毫米迫击炮 |
900匹柴油引擎 | |
梅卡瓦MK II | |||
是MK I的改进型在1983年开始生产,装有105毫米主炮,改装了火控系统和装甲,传动系统由MK I的半自动改为以色列设计的4档自动排档箱。MK II一直生产到1989年末。
|
105毫米M68线膛炮 两把7.62毫米机枪 60毫米迫击炮 |
900匹柴油引擎 | |
梅卡瓦MK III | |||
于1990年交付以色列军方,主要是在MK II的车体基础上,换装了以色列自行研制的120毫米口径滑膛坦克炮,但没有炮口校准仪,使用氮液作后座缓冲剂和新的热护套。炮塔操纵由液压方式改为电子控制,避免在战斗中被击中后液压油着火。改用1,200匹柴油引擎,极速达每小时60公里,火控系统升级,装甲改为模块化设计以利战斗中快速更换受损部位,全重65吨。 | 120毫米口径滑膛炮 两把7.62毫米机枪 60毫米迫击炮 |
1,200匹柴油引擎 | |
梅卡瓦MK IV | |||
于1999年10月开始研发2001年进入生产阶段。首批MK4坦克在2002年6月28日服役,2003年7月开始作战训练,第一个梅卡瓦MK4坦克营于2004年正式组建。主要改进是将发动机改为MTU的1,500匹引擎,传动系统改为5档自动排档箱。由于引擎由气冷改为液冷,所以引擎较大。因此MK I-MK III不能直接升级至MK IV,需将前方引擎舱切割更换,工作量较大,效果却勉强,因此仅部分MK III进行了升级。2010年以军共有320辆IV型并还在以每年60辆的速度增订。
|
120毫米口径滑膛炮 两把7.62毫米机枪 一把12.7毫米机枪 60毫米迫击炮 |
1,500匹柴油引擎 | |
梅卡瓦索尔丹姆自行火炮 | |||
装有155毫米榴弹炮,全重45吨,射程达45公里以上,可在行走中发射。155毫米榴弹由Soltam在1984年至1986年制造。梅卡瓦索尔丹姆只有两部原型,没有正式生产[12]。此炮比美国M109系列自行火炮更优秀,行走中也能发射,但以色列国防军目前仍采用M109自行火炮。 | 155毫米榴弹炮 两把7.62毫米机枪 |
900匹柴油引擎 | |
雌虎步兵坦克 | |||
由梅卡瓦MK1修改而成,由于有高达200辆以上的梅卡瓦MK1无法直接将炮塔更换为120毫米炮,因此以色列计划将这批坦克修改为步兵战斗车取代M113在高强度城镇战中之地位,这种修改版称为“雌虎”(Nammer(Tigress))。 | 两把7.62毫米机枪 60毫米迫击炮 |
900匹柴油引擎 | |
梅卡瓦装甲回收车 | |||
梅卡瓦装甲救护车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