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英语:The Butterfly Lovers Violin Concerto),常简称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或《梁祝》,是由中国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何占豪和陈钢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基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提供主旋律、陈钢编曲配器、俞丽拿修订并首演。
1958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上海音乐学院在时任党委书记孟波的倡议下组建了“中国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希望将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地方戏曲文艺结合。绍兴土戏与越剧世家出身的何占豪24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到《梁祝》的诞生只有一年。实际上,在《梁祝》之前,何占豪已经自己根据越剧曲调写了一个弦乐四重奏《梁祝》,但只在上音校内引起了一定反响。直到来自西洋音乐世家的作曲系学长陈钢参与何占豪组织的“中国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接触到《梁祝》旋律后,陈钢意识到这是一座源于民间艺术的“超级富矿”,全身心地投入编曲创作。到了1959年5月4日,从确定主题开始不到半年,《梁祝》的创作即告结束。1959年5月27日在兰心大戏院进行首演,小提琴独奏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1]。首演一举征服所有观众,不得不全曲返场,当日就成为重大新闻。同年巫漪丽改编成钢琴伴奏曲并成为首演者[2]。1960年,中国在莫斯科举行国庆11周年音乐会,也是中国首次海外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专场,《梁祝》是重头曲目。诞生仅一年,《梁祝》就确立了中国文化代表作的地位。时至今日,《梁祝》已经全方位覆盖了中国社会,上至国家级音乐会、下到小学生音乐课,乃至音乐贺卡和街头宣传车的背景伴奏,《梁祝》的旋律几乎无所不在,覆盖了所有阶层和地区。《梁祝》是一部传统与现代交织、高雅艺术和民间戏曲共生、中西文化结合的作品。 “中国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的何占豪和丁芷诺还是《二泉映月》从单纯地民族二胡器乐转为现代音乐的最早的改编者和演奏者[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